买10元基金,到底图个啥?
前几天和同事老王闲聊,他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给我看:“瞧见没,昨天买了10块钱新能源基金,今天赚了3毛!”那神情,比去年他儿子考上重点初中还得意。我一时语塞——这年头,连买棵白菜都要十几块,10块钱扔进基金市场,能听个响吗?
说实话,我第一次买基金时也这德行。2018年心血来潮在某宝买了20块钱黄金ETF,接下来半个月每天准时蹲收益更新,涨一毛恨不得发朋友圈,跌五分就焦虑得吃不下饭。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盯着小数点后两位数字较劲的劲头,活像守着蚂蚁搬家的小孩——既天真又执拗。
10块钱根本不是投资,是行为艺术
金融教科书上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没人告诉你——10块钱的本金就算年化20%,一年也才赚两块钱,还不够买杯蜜雪冰城。我们表面上在理财,实际上在玩当代数字时代的心理游戏。
某基金公司朋友私下跟我说,他们平台70%的用户单笔投资不超过100元。这些年轻人根本不在乎收益,要的是那种“我也是投资人”的仪式感。就像我表妹说的:“每天打开APP看见持仓列表,比玩模拟经营游戏带劲多了——这可是真钱,虽然就一顿早餐钱。”
但别笑,这事细思极恐

去年某网红基金搞“1元起投”活动,三天涌入50万用户,人均持仓18块。经理私下吐槽:光处理申购赎回的行政成本都不够贴。你看,当我们用买辣条的钱去玩金融游戏时,整个行业都在陪我们过家家。
更魔幻的是,某些平台甚至搞出“收益红包”——你今天赚了0.15元,系统还给你放个电子烟花。荒诞吗?但人类就是吃这套。行为经济学早就证明,人对微小确定的快乐(比如抢到2毛红包)的执着,远大于理性计算的价值。
我在想,我们到底在买什么?
或许买的是一种参与感。就像明知彩票中奖概率堪比雷劈,还是有人每周固定买两注——买的不是发财梦,是给自己存个念想。10块钱基金的背后,是年轻人对不确定时代的温柔反抗:我知道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我在尝试。
记得有次和做心理学的朋友喝酒,他蹦出一句:“你们这代人的焦虑,都藏在基金持仓的小数点里了。”当时觉得他装深沉,现在越想越脊背发凉。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买10元基金有收益吗?数字上或许有,但大概率不够扣平台手续费。心理上绝对有——那种“我正朝着财富自由迈进”的错觉,某种程度上比真赚了钱更让人上瘾。
要是你真想认真理财,我劝你先攒够能买一手茅台的钱。要是就想找点乐子,不如直接往余额宝扔一百块,至少还能看见每天买包纸巾的收益——至少比盯着那几分钱波动实在得多。
(写完看了眼自己持仓,呵,某个环保基金还亏着两块三毛五)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