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能投顾荐股是真的吗?

《上海海能投顾荐股是真的吗?一位老韭菜的血泪观察》

上个月,我那位号称“从不碰股票”的远房表叔突然在家族群里甩了条链接:《海能投顾内部消息:下周这三只票必涨30%!》。紧接着是一连串的“已开户”“求带飞”的附和。我盯着手机屏幕,突然有种荒诞的熟悉感——这场景,和2015年牛市顶峰时小区门口大妈讨论K线图的狂热,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荐股机构的“魔术三件套”

海能投顾这类公司,玩法其实老套得像是上世纪的地摊魔术。第一招叫“幸存者偏差”:给1万人群发不同股票代码,总有几个撞上大涨的。第二周,只给“幸运儿”继续推送,剩下的自动过滤。几轮下来,总有人觉得他们“神准”——我邻居王阿姨至今坚信她的某只涨停股是“老师微信私发的内幕”,却选择性遗忘同一周另外五只推荐股跌成了狗。

上海海能投顾荐股是真的吗?

第二招是“话术降维打击”。你永远猜不到他们的分析师头衔能有多浮夸:“华尔街归来的量化之神”“某私募前首席操盘手”(查无此人)、“连续三年精准逃顶”(数据来源:自家公众号)。去年我闲得蛋疼,伪装成小白加了某个“金牌顾问”,对方三句话不离“国家政策扶持”“主力资金动向”,可当我追问“北向资金本周净流入细分数据”时,对方突然开始刷屏表情包——这业务素养,连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爷都不如。

最狠的还是第三招:“焦虑变现”。他们会把K线图画得像心电图抢救现场,配上“再不进场就错过百年机遇!”的红色大字。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某退休教师抵押房子交了18万“VIP服务费”,结果推荐的中概股跌得连亲妈都不认识。当你质问时,对方永远有一套说辞:“市场情绪突变”“建议您长期持有”(反正佣金早赚到手了)。

二、为什么总有人前赴后继上当?

说来讽刺,我大学室友——某985金融系高材生,去年也被类似机构坑了5万块。他事后苦笑着总结:“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会自己骗自己。”

1. 散户的“知识幻觉”

这些机构深谙一个心理:普通人看到“MACD金叉”“量价背离”这类术语,会瞬间产生“我学到了真东西”的错觉。就像我表叔,自从关注了海能的直播,开口闭口“箱体突破”,但其实连财务报表里的“应收账款”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

2. 对确定性的病态渴望

股市本质是概率游戏,但人性厌恶不确定性。某次线下讲座我亲眼所见:当分析师说出“这只股90%概率下月翻倍”时,全场中年大叔的眼睛亮得像饿狼——哪怕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真要有这把握,他们早该闷声发大财去了,何必来赚你这9988的年费?

三、比骗局更值得警惕的事

最近海能们开始玩新花样了:抖音上穿着JK制服讲K线的“美女分析师”,声称用“AI量化选股”的科技公司(代码怕是ChatGPT现编的),甚至搞出“荐股+元宇宙”的缝合怪概念。

但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另一件事: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觉得“跟投荐股很正常”。上周在咖啡馆,听见两个00后讨论:“反正自己炒也是亏,不如交给专业机构”——这话术,和当年P2P暴雷前的舆论风向一模一样。

最后说句得罪人的话:

如果你连“上海海能投顾是不是骗子”这种问题都需要上网查,那我劝你立刻卸载所有股票软件。不是看不起谁,而是这个市场里,“认知缺陷税”永远比印花税交得更痛。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真要学投资,建议从《证券分析》第一章开始读,虽然枯燥,但至少不会让你半夜接到催缴保证金电话。)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055/

(0)
闲不住的铁娘子闲不住的铁娘子
上一篇 2025年11月16日 上午11:14
下一篇 2025年11月16日 上午1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