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上个月突然问我:“你觉得厦门钨业这票能碰吗?”我愣了一下——毕竟上一次听到人讨论这家公司,还是三年前在江西某矿区,一个戴着安全帽的工程师边嘬着白酒边抱怨钼精矿价格波动太大,“这玩意儿比女人心还难测”。
如今连炒菜大妈都开始关心“工业牙齿”的行情,这事儿本身就透着诡异。
我翻看了厦门钨业近一年的K线图,那走势像极了老家武夷山的盘山公路——刺激,但不知道下一个急转弯会不会冲下悬崖。尤其今年Q2那波逆势拉升,明明大宗商品市场哀鸿遍野,它却突然暴涨18%,像极了班级里那个平时闷声不响却突然考第一的怪才。
有意思的是,就在股价疯涨的那周,我在厦门机场撞见个有意思的场面:某私募大佬的助理抱着笔记本狂奔,充电线拖在地上噼啪作响,嘴里念叨着“钨精矿报价延迟了五分钟”。这个画面一直刻在我脑子里——当资本市场的猎犬开始为几秒钟的报价信息焦虑时,某种程度说明这个赛道正在从“工业原料”变成“金融筹码”。

但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估值逻辑的魔幻变奏。去年参加某策略会时,有个分析师坚持用稀土永磁的估值模型给钨业定价,当场被个满头白发的矿企老板嗤笑:“小伙子,钨矿车间的粉尘可比PPT残酷多了。”可现在呢?券商报告真的开始把半导体钨靶材和新能源车电极材料的概念混着炒,硬给传统工业金属套上科技股的市盈率。
有件事我始终想不通:当某钨业股吧里出现“靶材纯度提升0.1%相当于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5%”这种暴论时,居然有上千人点赞。这让我想起2021年光伏泡沫时,某个生产硅料除尘设备的公司被包装成“碳中和核心标的”的荒诞剧——资本讲故事的能力,永远比实业搞研发的进度快三个身位。
不过话说回来,我在赣州见过真正的钨矿选炼车间。三米高的球磨机昼夜轰鸣,工人隔着防尘面具喊话都得靠比划,这种场景很难和券商报告里“高端新材料领军者”的精致描述画上等号。某个瞬间我甚至怀疑,资本市场讨论的厦门钨业和实际炼钨的企业,是不是平行时空里的两个存在?
最近他们的定增方案很有意思:募集资金明细里藏着条“智能化矿山系统升级”的条目,金额刚好卡在不需要重新做环评的临界值。这种小心翼翼的试探,像极了想偷吃糖果又怕被家长发现的孩子——既想蹭数字化概念的热度,又不敢真正动摇传统生产模式的根基。
或许真正的风险从来不在报表里。当某天宁德时代突然宣布研发成功无钨电极,或是非洲某国突然挖出储量惊人的黑钨矿,现在所有精美的估值模型都会瞬间崩塌。就像没人料到当年智能手机会摧毁数码相机市场一样,颠覆传统工业金属的,往往来自视线之外的降维打击。
所以现在有人再问我厦门钨业能不能买,我通常会反问:你是想赌明天早上的期货价格,还是赌三年后的替代技术突破?前者是赌场,后者是科幻片——反正都不是正常人该玩的项目。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第二天,发现那位问我建议的朋友悄悄清仓了。资本市场的默契有时候很妙——当所有人都开始认真讨论某个标的时,往往是最该系好安全带的时候。)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