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张喝酒,他盯着杯子里晃动的啤酒泡沫突然说:”我这辈子最失败的投资,就是三年前那套学区房。”这话让我后背发凉——要知道,当时他可是我们圈里公认的投资鬼才。
2019年他卖掉父母的老破小,加上全部积蓄撬动杠杆,买了海淀区某顶级学区的老破小。每平米14万,45平米的房子厕所转个身都费劲。当时他拍着胸脯说:”这哪是买房?这是买通往清北的门票!”结果去年教改政策一出,他那套房子单价直接腰斩,现在挂了大半年连看房的都没有。
有意思的是,当我打开理财APP,发现系统依然把”房产”归类在”固定资产投资”栏里。这算法怕不是还活在2016年?
我渐渐发现,所谓房产投资根本是个伪命题。对普通人来说,你买的从来不是资产,而是入场券——学区入场券、婚姻入场券、城市生存入场券。我表姐去年在燕郊买的婚房,明知道大概率会跌,但还是咬着牙买了。”总不能让孩子在出租屋里叫救护车都说不清地址吧?”她说这话时嘴角在笑,眼睛却望着窗外。

真正的投资者像猎豹,时机不对就蛰伏。而普通人买房更像跳崖——明知道可能会摔死,但身后排队的人推着你往下跳。我家楼下中介小陈说得更绝:”现在哪是投资啊?都是拿半辈子换个心理按摩,告诉自己好歹算个有产阶层。”
更讽刺的是,当你真正需要变现时才会发现,那些纸面财富根本带不走。我同事老李母亲重病,想卖房凑医药费,挂了半年降价40万才出手。签合同时买方还嘀咕:”这价买贵了,要不是看你急用…”老李后来苦笑着说,原来所谓资产,就是需要打骨折才能变现的东西。
当然也有人真靠房子赚了钱。我姑父08年在通州买的三套房,现在每套都涨了十倍。但你要问他投资秘诀,他只会挠头:”当时就是给工人当宿舍用,谁想着能涨啊?”你看,真正赚到钱的,反而都不是”投资”心态。
现在每次看到年轻人拿着六个钱包的积蓄去摇号,我都想起水产市场的场景——凌晨三点钟,鱼贩子用力拍打着奄奄一息的带鱼,围观人群举着钞票喊价。你说他们真觉得带鱼能升值吗?不过是怕去晚了连鱼骨头都抢不到。
或许再过十年回头看,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最魔幻的寓言是:所有人都在投资一个带不走的东西,还要假装自己是理性的投资者。
(喝完最后一口啤酒时老张说,他现在宁可把钱扔进股市——至少割肉的时候,不需要先拆掉一堵承重墙)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