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书,请收下这份创业攻略

创业书:当梦想变成债务,热血变成病历

(一)咖啡馆里的创业圣经

上周三下午,我在星巴克目睹了当代行为艺术:五个年轻人围着一本从0到1做读书会,桌上摆着的冰美式已经凝结出水珠。他们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着”商业模式画布”,讨论着”颠覆式创新”,而收银台旁贴着”本店转让”的告示正在空调风里轻轻摆动。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在798艺术区租下的第一个办公室。当时我也虔诚地抄写彼得·蒂尔的每句格言,直到有天发现,这位硅谷先知书里说的”垄断才是好生意”,和工商局贴在我门上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宣传海报形成了绝妙互文。

(二)创业书的隐秘分类学

创业书

现在的创业指南大致分三种:第一种是成功学变体,把马云演讲词配上漫画再版;第二种是黑话大全,教你用”底层逻辑”和”闭环思维”唬住天使轮投资人;最危险的是第三种——那些真诚的失败回忆录,我们总自信能避开作者踩过的每一个坑。

有个反常识的发现:越是包装精美的创业方法论,越像健身房推销的年卡。那些承诺”21天打造独角兽”的课程,和”一个月练出八块腹肌”的广告共享同套话术体系。有次我在机场书店翻完某位连续创业者的自传,发现如果把”用户增长”替换成”信徒数量”,这就是本新时代的宗教宣传册。

(三)创业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最吊诡的是,明知道这些套路,我们依然会买下一本又一本。就像我那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仓库积压着三吨滞销商品,手机里却收藏着七份”爆品选货指南”。某种程度上,创业书成了精神止痛药——当现实中的DAU(日活跃用户)持续下跌时,至少书里的案例还在讲述增长神话。

我逐渐理解为什么创业者都爱看孙子兵法。不是真要学什么”攻心为上”,而是在烧完Pre-A轮资金的那个深夜,需要些穿越千年的句子来安慰自己:好歹诸葛亮也失败过。

(四)被遗忘的第二章

所有创业书都该强制增加第二章,用加粗字体印刷:

“您现在阅读的内容,是幸存者偏差的样本。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故事埋藏在:

– 深圳湾凌晨三点的滴滴车程录音里

– 中关村咖啡厅垃圾桶的股权协议碎片上

– 每个创业者体检报告上’应激性胃溃疡’的诊断栏”

有位做餐饮SaaS的创始人跟我说过真理:”要是真按书里说的’快速试错’,光卫生许可证就能让你错到破产。”他现在转行做知识付费了,课程名叫创业避坑指南。

(五)或许该换种读法

我开始把创业书当推理小说看——重点不是侦探最后怎么破案,而是观察凶手如何在每个环节完美伪装。当某本书说”坚持就会成功”,我就找找作者没提的那笔家族信托基金;当案例强调”流量为王”,我就查查同期他们政府补贴的数额。

最近在二手平台买了本绝版创业维艰,扉页上有前任主人的铅笔批注:”P53吹哨人条款实际应用:如何优雅地踢走联合创始人”。这可能是最真实的创业教科书。

(尾声)

现在路过那家星巴克,读书会已经变成四个人。听说有个成员回去考公务员了,临走前在群聊里发了段话:”各位,我决定先去体制内积累第一桶金,等四十岁再出来改变世界。”

玻璃门上”转让”的告示换了张新的,A4纸边缘微微卷起,像本被合上的创业计划书。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93/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8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