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汇率开始跳舞:一个外贸小老板的魔幻现实主义日常
(一)
上周三凌晨三点,我又被手机震动惊醒。秘鲁客户Carlos连发12条语音,最后一条带着拉美式夸张:”老兄,你们的报价单是开玩笑吗?!”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汇率数字,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古代商人要拜财神——在汇率这场集体幻觉里,我们都成了赌徒。
(二)
很多人以为汇率升高就是”国家更强大了”,这就像说发烧代表身体更健康。去年在义乌仓库,我看着满柜卖不出去的圣诞袜苦笑。当时1美元兑6.3,现在7.2,但美国客户的订单反而少了15%。他们总部的采购总监Mike私下跟我说:”你们的人民币像坐过山车,我们宁可去越南。”
(三)

有个经济学教授曾信誓旦旦告诉我,汇率浮动能自动调节贸易平衡。但当我亲眼见证东莞的注塑厂老板们集体转行做抖音直播——因为他们算不清三个月后的原材料成本——这种教科书理论突然显得很荒谬。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时候更像醉汉的拳头。
(四)
最魔幻的是上个月收美元货款时,银行客户经理居然恭喜我”赚了汇率差价”。天知道为了锁定汇率,我付给金融衍生品销售的钱都够买辆特斯拉了。那些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说着”远期结售汇””期权对冲”,眼神里闪烁的分明是澳门荷官的神采。
(五)
我渐渐发现,汇率数字跳动的节奏里藏着某种残酷的幽默。当朋友圈刷屏”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大突破”时,我的沙特客户正在要求用人民币结算——因为他们算准了能从中套利。这就像参加自己的庆功宴,却发现菜单是按人头收费的。
(六)
有个做跨境电商的90后说过狠话:”要么学会在汇率浪尖上冲浪,要么滚去送外卖。”但当他某天深夜找我喝酒,盯着波动的K线图喃喃自语”这比赌场刺激多了”时,我分明看见他颤抖的手指在杯壁上敲出SOS的节奏。
(七)
或许我们都在参与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央行官员盯着外汇储备数字,企业主守着结汇窗口,大妈们攥着美元现钞——所有人都在假装掌控局面,就像试图用渔网捕捉台风。
(后记)
昨天路过外汇管理局,看见电子屏上滚动的警示标语:”理性看待汇率波动”。突然想起老家庙里的签文——当你问吉凶时,得到的永远是”心诚则灵”。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