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老城区巷口偶遇一家不足十平米的小店——”老王修鞋铺”。店主是个三十出头的退伍军人,除了修鞋,还兼营钥匙定制和皮带打孔。令我惊讶的是,这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月净利润竟能达到两万以上。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在这个被网红经济裹挟的时代,男生开店创业的”好生意”究竟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一、破除”高大上”迷思:被低估的刚需生意
大多数创业指南会告诉你开咖啡店、做自媒体或者搞跨境电商。但据我观察,那些活得最久的小店主,往往做的是最不起眼的”脏活累活”——修家电、通下水道、手机维修、五金配件。这些行当有三个共同点:
1. 无法被电商完全替代(你总不能把堵塞的马桶寄给淘宝店家)

2. 客单价不透明(技术活的价值判断主观性强)
3. 存在天然信任壁垒(谁敢让陌生人随便动家里的电路?)
我表弟大专毕业后开了家”智能锁急救站”,专攻指纹锁没电、密码错乱等突发情况。靠着24小时上门服务,现在已经在三个小区形成了垄断。他说:”这行最妙的是客户都在最焦虑时找你,根本不会讨价还价。”
二、男性优势的精准卡位
不得不承认,某些领域确实存在性别红利。比如:
– 重体力和夜间场景:搬家公司的分装打包、酒吧食材配送
– 技术型应急服务:汽车搭电救援、无人机喷洒农药
– 小众硬核爱好:改装车配件店、钓具定制工坊
有个典型案例:95后小张在抖音直播”开锁教学”,看似荒诞却月入五万。他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教基础技巧吸引流量,真正赚钱的是卖特制锁具和承接物业合作。这种”技术展示+信任建立”的路径,恰恰发挥了男性在工具使用方面的表现欲。
三、反直觉的选址策略
传统观念认为好地段等于高人流量,但我认识最赚钱的几家店都在”别扭”位置:
– 开在汽配城最深处的轮胎店(专做改装车群体)
– 医院后门的24小时粥铺(针对陪护家属)
– 大学城快递站旁边的”自习咖啡角”(等取件时的碎片消费)
有个精妙的案例:朋友在高端小区外围开了家”男士理发馆”,不剪女士发型,但提供存酒服务。那些不想陪太太逛街的丈夫们,渐渐把它变成了社交据点,连带带动了雪茄代购和威士忌品鉴的副业。
四、容易被忽视的”情绪价值”生意
这可能是最值得探索的蓝海。现代人愿意为什么样的服务支付溢价?我观察到几个方向:
1. 解压型体验:比如深圳出现的”砸东西发泄屋”,提供打印机、键盘等办公用品供人破坏
2. 怀旧经济:改装GameBoy的实体店,兼营童年零食盲盒
3. 懒人解决方案:代写情书、代排网红餐厅的黄牛服务
有个绝妙的创意来自杭州:一家叫”临时爸爸”的店,专门出租形象稳重的男性陪同见家长、参加家长会。虽然争议很大,但确实抓住了特定人群的隐秘需求。
五、给实操者的冷水建议
如果你看完以上案例就热血沸腾,请先听三个残酷真相:
1. 能活过三年的小店,80%都在前六个月调整过主营业务
2. 所谓”低成本创业”往往最耗人力和时间成本
3. 工商注册时那个”经营范围”,写得越少反而越安全
最后说个真事:我家楼下煎饼摊老板最近装了POS机,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年轻人钱包里只有信用卡,而中年人都用手机支付——但真正给现金的老年人,才是每天固定来买两个鸡蛋的VIP。”你看,生意经永远在细节里。
(写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想去找那个修鞋的老王聊聊——他柜台下面那台给宠物鞋绣花的机器,可能藏着更精彩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