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盯着杯子里晃动的啤酒泡沫突然说:”我算是明白了,股市里最可怕的不是亏钱,是那种眼睁睁看着时间从指缝里流走的感觉。”他重仓的那只新能源股,从98块跌到32块,拿了整整四百天。
说实话,这种窒息感我太熟悉了。2015年那波熔断,我书桌最底下的抽屉里还躺着当时打印的交割单——某只券商股从巅峰到谷底正好用了67个交易日,平均每个交易日蒸发掉我半个月工资。最魔幻的是,到后来我甚至养成了条件反射:每天下午三点收盘后,会不自觉地长舒一口气,像是结束了一场凌迟。
很多人把”解套”当成数学题,整天算着反弹几个点能回本。但据我观察,真正能挣脱套牢困境的,往往先过了心理这一关。我认识个做私募的朋友,他的风控准则里藏着条暗线:当某个头寸让你开始频繁查看盘面,甚至影响夜间睡眠质量时,无论盈亏都必须减仓。这道理就像谈恋爱,当你需要不断确认对方爱不爱你时,答案其实已经清楚了。
现在流行说”时间的朋友”,但时间何尝不是刽子手?我见过拿茅台十年翻二十倍的奇迹,也见过创业板公司从上市到退市只够读完小学的残酷。关键或许不在于持有时间长短,而在于你究竟是在”陪伴企业成长”还是在”看守所里熬刑期”。后者最典型的症状是:开始用”价值投资”自我麻醉,却连公司最新季报的现金流量表都懒得翻开。

有个反直觉的现象:被深套的人反而更容易陷入”加仓陷阱”。就像输红眼的赌徒,总想着再押一把就能翻盘。去年某光伏龙头从80跌到40时,我亲眼见证某个论坛里的网友发明出”金字塔补仓法”,结果在32块彻底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有时候我觉得,股市里最昂贵的不是学费,是那份不肯承认错误的倔强。
最近元宇宙概念暴跌时,我注意到个有趣的现象:被套的年轻人明显比老股民洒脱。他们更愿意用”体验费”来定义亏损,就像花钱玩密室逃脱——虽然没通关,但至少见识了剧情设计。这种认知重构某种程度上挺高级,毕竟在数字经济时代,被套牢的又何止是股票?还有35岁的中年危机、抢不到的学区房、以及永远赶不上的财务自由时间表。
所以现在遇到问我”套牢怎么办”的朋友,我通常会先反问:你当初买入的理由消失了吗?不是问技术面或者基本面,是问你内心深处那个最原始的冲动。如果答案是”隔壁老张赚了辆宝马”,那真的不如早点割肉,至少能换回打麻将的好心情。
毕竟K线图里藏着最赤裸的人性,每一个套牢的筹码背后,都站着一个曾经贪婪或恐惧的自己。解套的最好方式,或许是承认我们永远算不过市场,但至少可以学会和自己和解。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第二天,老王发来消息说他把新能源股割在了28块,同一天买了张去西北的火车票。他说看着戈壁滩上千年不倒的胡杨树,突然觉得被套的四百天就像树皮上的裂痕——看着惨烈,但终究只是时间的印记。)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