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创业?因为打工比创业更危险
大多数人听到“创业”两个字,第一反应是:“太冒险了吧?” 但我想说,真正危险的,反而是那些看似稳定的工作。
去年,我有个朋友在某大厂干了五年,突然被“优化”了。他以为自己是“螺丝钉”,结果发现公司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螺丝钉。更讽刺的是,他之前一直嘲笑那些创业的“傻子”,结果现在自己成了求职市场上的“待业青年”。
创业当然有风险,但打工的风险是隐性的——你以为的安全感,可能只是温水煮青蛙。而创业至少让你掌握主动权,哪怕失败,你也是在为自己积累经验,而不是为别人的KPI买单。

2. 创业不是“先砸钱”,而是“先找需求”
很多人创业的第一步是:“我要做个APP!” 或者“我要开个店!” 然后开始算租金、装修、招人…… 但真正的创业,应该是从“有人愿意为你的东西付钱”开始的。
我见过一个哥们,在决定做健身餐外卖之前,先花了一个月时间在小区群里卖自制鸡胸肉,测试复购率。结果发现,愿意付钱的人比想象中多,他才正式租厨房、办执照。现在他的生意已经扩展到三个社区。
创业的核心不是“创造产品”,而是“发现需求”。如果你还没找到愿意掏钱的第一批客户,就别急着砸钱。
3. 别学马斯克,先学摆地摊的
现在的创业圈有个怪现象——人人都想当“下一个马斯克”,但没人愿意研究楼下煎饼摊的商业模式。
我认识一个做自媒体的,一开始整天研究“如何打造爆款”,结果半年没起色。后来他换了个思路,去夜市摆摊卖手工艺品,顺便拍短视频记录摆摊日常。结果,他的“摆摊日记”反而火了,因为真实、接地气,观众爱看。现在他的账号变现能力比之前强十倍。
创业初期,别追求“高大上”,先追求“能活下来”。摆地摊的人比99%的创业者更懂现金流的重要性。
4. 你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是个幻觉
很多人写创业计划书时,喜欢强调“我们的优势是技术/资源/团队”。但现实是,除非你有专利或者独家渠道,否则你的“优势”很可能只是自我安慰。
我曾经帮一个做定制T恤的创业者分析市场,他自信满满地说:“我们的设计比竞品强!” 结果我们随机找了20个路人测试,发现大多数人根本分不出谁家的设计更好。最后他调整策略,主打“24小时出货”(竞品要3天),反而打开了市场。
在红海市场里,差异化比“优势”更重要。与其纠结“我比别人强在哪”,不如想想“客户为什么非要选我”。
5. 创业最难的,不是钱,而是“心态”
很多人以为创业最大的门槛是资金,其实不是。真正淘汰创业者的,是心态。
– “孤独感”:打工时你有同事、老板,创业后所有决策都得自己扛。
– “不确定感”:下个月收入可能是零,也可能是十万,你永远无法预测。
– “自我怀疑”:当身边所有人都劝你“找个正经工作”时,你还能坚持多久?
我自己的经验是,创业初期一定要找到“小胜利”——哪怕只是第一个客户的好评、第一个月的收支平衡,这些微小的正反馈能帮你熬过低谷期。
6. 最后一句大实话:你可能不适合创业
是的,我说了这么多,最后却要泼一盆冷水——大多数人其实不适合创业。
如果你追求稳定、讨厌风险、无法忍受长时间的不确定性,那创业只会让你痛苦。但如果你愿意接受挑战,享受从0到1的过程,哪怕失败也能学到东西,那创业可能是你人生中最值得的经历。
所以,你的选择是什么?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