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一位朋友老张在微信上突然发来一条语音,语气里夹杂着焦虑和无奈:“兄弟,钱坤云那个投资课,退费流程怎么搞?客服电话打了三次,每次都是‘正在处理中’……”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抱怨了。

钱坤云,这家主打“高净值投资教育”的机构,近两年在线上课程市场风生水起,铺天盖地的广告里充斥着“财富自由”、“低风险高回报”的诱人字眼。然而,当部分用户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或者干脆就是“割韭菜”套路时,退费就成了一个漫长的拉锯战。
今天,我不打算给你一份冷冰冰的“退费步骤清单”——那种东西随便一搜就能找到,但往往没什么实际帮助。我想聊的是:如何在钱坤云的退费迷宫里,找到那条真正能拿回钱的路径?
—
第一步:认清现实——退费不是“申请”,而是“谈判”
很多人以为,退费就是填个表、提交申请,然后坐等退款到账。但现实是,钱坤云的退费流程更像是一场心理博弈。
他们的客服通常会采用“拖延战术”——“3-7个工作日处理”、“财务正在审核”、“需要上级审批”……拖得越久,用户的耐心消耗得越多,最终不了了之。
怎么办?
1. 别只依赖线上客服:他们的权限极低,基本就是个“传话筒”。
2. 直接找到“能拍板的人”:尝试联系他们的投诉部门,甚至通过工商注册信息找到公司实际负责人。
3. 制造“噪音”:在社交媒体(微博、小红书、黑猫投诉)公开你的经历,企业往往更害怕负面舆情。
—
第二步:证据比情绪更有用
我见过不少人在退费时,一上来就愤怒指责,甚至破口大骂。但情绪宣泄只会让客服把你标记为“难缠客户”,反而降低处理优先级。
正确的策略是:
1. 整理所有交易记录(付款凭证、合同、课程未达承诺的证明)。
2. 用书面形式正式提出退费要求(邮件+平台内申诉,留下记录)。
3. 引用法律条款(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关于“虚假宣传”的规定)。
记住,企业不怕你闹,但怕你闹得有理有据。
—
第三步:如果常规手段无效,升级战场
钱坤云的退费政策往往模糊不清,甚至可能单方面设置不合理的门槛(比如“超过7天不予退费”)。这时候,你需要更强势的施压方式:
1. 向12315投诉(市场监管局的介入比个人纠缠有效得多)。
2. 考虑律师函(不一定真打官司,但正式的法律文件会让对方重视)。
3. 联合其他受害者集体维权(单打独斗难,但一群人一起发声,企业会更忌惮)。
—
最后:退费成功的关键,是“让他们觉得不退更麻烦”
说到底,钱坤云(或者说任何类似机构)的退费逻辑很简单:他们计算的是“退给你”和“不退给你”哪个成本更高。
如果你只是默默等待,他们大概率会选择“拖”;但如果你让不退款的代价(法律风险、舆论压力、监管处罚)远高于退款成本,他们就会“突然”变得高效起来。
所以,别把退费当成一个“流程”,而是当成一场博弈。你的目标不是“求”他们退钱,而是让他们意识到——不退,后果更严重。
—
P.S. 如果你正在经历类似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有时候,信息共享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