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迷思:当代码开始呼吸
办公室里那盆绿萝枯死第三天的早晨,我盯着自选股里一片飘红的创业板股票,突然觉得它们像极了ICU里靠呼吸机维持的生命体征——数据完美,却嗅不到半分活人的气息。
三年前在深圳科技园咖啡厅,我听过两个穿文化衫的创业者激动地计算估值:”只要用户量翻倍,明年就能对标纳斯达克!”他们T恤上印着的独角兽logo,如今成了某只ST股票公告里的破产清算图标。这种魔幻现实在深市每天都在上演——昨天还是颠覆传统的革命者,明天就可能变成K线图上一道跳水瀑布。
深市最吊诡的悖论在于,它既是全国最市场化的交易场所,又是最彻底的政策晴雨表。去年新能源板块的过山车行情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跳房子”,那些画在地上的方格看似自由选择,其实早被 chalk line 框定了起落点。某次饭局上喝高了的基金经理嘟囔:”咱们哪里是在炒股票,分明是在猜文件袋厚度。”满桌哄笑中藏着某种心照不宣的颤栗。
真正让我后背发凉的,是深市独有的”概念炼金术”。把元宇宙、钙钛矿、固态电池这些术语扔进交易软件,瞬间能炸出20%的涨停板,哪怕公司主营业务其实是做水产饲料的。这像极了当代点石成金的巫术,券商研报就是咒语,散户的账户成了祭祀贡品。我见过七十岁的退休教师认真记笔记学习”光子芯片技术路径”,她那副老花镜反射的K线红光,比任何赛博朋克电影都更具超现实冲击。

或许深市最真实的镜像不在交易大厅,而在南山区的深夜大排档。穿着拖鞋的码农用油腻的筷子在桌上画着股权架构,刚融到A轮的小老板咬着烤生蚝感慨”还是上市套现踏实”,醉醺醺的投行VP抓着啤酒瓶演练路演话术——这些碎片拼凑出的,才是比财报更真实的资本生态样本。
当某天发现人工智能选股模型开始推荐佛经概念股时(理由是”精神消费赛道潜力巨大”),我突然理解深市本质上是巨型混沌系统。这里理性分析常常输给玄学,价值投资偶尔败给狗屎运,就像台风天的深圳湾,再精密的气象模型也算不准下一朵浪花的形状。
收盘钟声响起时,窗外腾讯大厦的玻璃幕墙正把夕阳折射成玫瑰金的颜色。那些在代码与人性交织的浪潮里沉浮的资本,或许从来都不是经济学的数字游戏,而是无数贪婪与恐惧凝结成的当代寓言——每个红绿闪烁的像素点里,都住着一个试图在确定性中寻找不确定性的灵魂。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