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这玩意儿,真不是看两本书就能开窍的
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地凑过来问:”你说现在买黄金还来得及吗?我媳妇天天刷短视频,说马上要打仗了,得赶紧囤点硬通货。”我一口啤酒差点喷出来——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了。
说实话,我特别理解这种焦虑。去年初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整天盯着K线图睡不着觉,把各种”理财大师”的课买了个遍,结果发现他们讲得头头是道,自己的账户却越来越绿。后来才想明白,投资这事儿最可怕的不是亏钱,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别信那些”稳赚不赔”的鬼话
我有个做私募的朋友说过一句大实话:”要是真有稳赚20%的方法,银行早就把门槛提到1000万起步了,轮得到普通老百姓?”现在市面上太多产品打着”高收益低风险”的幌子,仔细一看要么是期限错配的资金池,要么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结构化产品。

记得去年某知名平台的固收产品暴雷,有个退休教师把养老金全投进去,就因为客户经理说了句”和银行存款差不多安全”。结果呢?现在还在维权群里每天发接龙。不是说这些产品都不能碰,但你得明白,任何超过无风险利率4个百分点的收益,必然对应着某种形式的风险补偿。
时间比择时更重要
我统计过自己2020年的交易记录,发现个有趣的现象:频繁操作的那几个月收益率是-7.2%,而忘记账户密码躺平的那季度反而涨了15%。这让我想起巴菲特那个著名的比喻——投资就像坐在椅子上,重要的是找到结实的椅子,而不是整天练习跳椅子舞。
有个数据可能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从1990年至今,如果错过A股涨幅最大的10个交易日,总收益会从正22倍变成负3%。问题是谁能精准预测这10个交易日?反正我认识的那些天天看盘的技术派,最后都去开直播卖课了。
别把鸡蛋放不同篮子里,除非你知道篮子的材质
现在理财号都在教人资产配置,但很少有人告诉你,很多看似不相关的资产会在危机时刻同步下跌。2008年时,美股、原油、黄金甚至比特币都一起跳水,真正抗跌的居然是国债和美元现金。
我自己的笨办法是:把资金分成”活命钱””安稳钱”和”搏命钱”三部分。活命钱只买货币基金和定期存款,够两年生活费;安稳钱配置些指数基金和REITs;搏命钱嘛…去年买了点AI概念股,现在还在回本的路上挣扎。虽然收益不高,但至少能睡个安稳觉。
警惕那些教你”财务自由”的人
最近发现个规律:越是把财务自由挂嘴边的人,越可能靠卖课实现自由。有个前同事天天在朋友圈晒海岛度假照,配文”跟我学投资实现时间自由”,后来才知道他靠发展下线赚的钱比投资收益多十倍。
不是说知识付费都不靠谱,但你要分清对方到底是真猎人还是卖铲子的。我现在判断标准很简单:要是他真靠投资赚得盆满钵满,哪有时间天天直播带操盘?真正的高手都在闷声发大财,就像森林里最肥的蘑菇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
最后说点扎心的
投资本质上是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去年新能源赛道暴跌时,我亲眼见过有人单日浮亏百万还能淡定喝茶,也有人亏了五千块就失眠半个月。没有哪种策略放之四海而皆准,关键要找到匹配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玩法。
要是现在有人问我该怎么投资,我可能会建议他先拿小钱试错三年。毕竟有些坑非得自己踩过才记得住,就像小时候摸热水壶,父母说一百遍不如自己烫一下来得深刻。当然,要是你连试错的耐心都没有——那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买定期吧,至少能保住买泡面的钱。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