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睡眼惺忪地解锁屏幕,发现EA系统正在疯狂平仓——英国脱欧公投的计票结果正像失控的过山车般冲击市场。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冰冷的代码正在替我经历着交易员生涯中最刺激的肾上腺素飙升。
(一)
很多人以为EA系统就是设置好参数就能躺着赚钱的”圣杯”,这让我想起去年在上海陆家嘴咖啡厅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考究的年轻人正兴奋地讨论着刚购买的”诺贝尔奖得主算法”,而他们甚至说不清楚什么是滑点补偿。这种荒诞场景就像指望买个高级烤箱就能成为米其林主厨——工具再智能,终究逃不开使用者的认知边界。
(二)
最讽刺的是,我们给EA系统设定的”纪律性”,恰恰暴露了人类交易者最致命的弱点。去年测试某个趋势跟踪EA时,它完美执行了连续11次亏损交易——这要换成真人操盘,恐怕在第3次就被情绪撕碎了交易计划。但问题在于,当黑天鹅事件来临时,那些引以为傲的历史回测数据会突然变得像中世纪航海图一样荒谬。就像2020年3月原油期货跌至负值时,多少”稳健”的EA策略直接原地崩溃?

(三)
我逐渐形成了个可能招致骂声的观点:EA系统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替代人工,而在于充当交易者的”行为镜面”。某个持续盈利的剥头皮EA让我发现,自己过去手动交易时存在明显的亚洲时段偏好;另一个网格策略则暴露出我总在支撑阻力位前过早平仓的恶习。这些代码就像无情的教练,记录着你所有非理性瞬间。
(四)
现在的EA生态让我联想到早期的智能手机应用商店——充满可能性的野蛮生长之地。但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平台开始出现”策略参数军备竞赛”,动辄上百个可调参数的设计,本质上是用复杂性掩盖策略本身的平庸。这不禁让我怀疑,我们是不是在重复着华尔街八十年代量化革命初期的错误?
(五)
有个鲜少被讨论的真相:优秀的EA开发者往往有着哲学家的气质。他们需要同时思考两个矛盾命题——市场既存在可捕捉的规律,又永远充满不确定性。就像我认识的一位日内交易EA作者,他电脑旁放着孙子兵法和随机漫步的傻瓜,这种奇妙的组合或许正是智能交易时代的缩影。
结尾处,我总想起那个英国脱欧之夜的交易日志。EA在凌晨3:17分执行了预设的”极端行情协议”,这个我随手命名的功能模块,最终拯救了整个账户。当太阳升起时,我突然理解了:真正智能的交易系统,或许应该像老练的水手那样——既懂得遵循航海图,也随时准备在风暴中扔掉教科书。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