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数字骗了你:我眼中ROI与利润率的真实较量
去年在杭州和一个做电商的朋友喝茶,他突然问我:”你觉得我该盯着利润率还是ROI?”当时我差点被龙井呛到——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个船长该看罗盘还是看星星,答案取决于你想去哪里,以及此刻正在经历怎样的风浪。
大多数人会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这简直就像分不清心跳和血压的关系。利润率告诉你每笔生意赚多少钱,而ROI告诉你投入的每一块钱能带来多少回报。听起来很相似?让我打个不太文雅的比方:利润率像是知道你一顿饭吃了多少卡路里,而ROI是知道你为这顿饭流了多少汗。
我记得刚入行时犯过的致命错误。2018年做内容创业,某个项目月利润率高达40%,我兴奋地开了瓶威士忌庆祝。但当我计算ROI时才发现,前期投入的设备、人力、时间成本摊薄后,实际回报率还不到8%——还不如当时买茅台股票。那个夜晚,威士忌尝起来像消毒水。
最讽刺的是,现在很多创业者被VC带偏了节奏。资本市场上充斥着”规模大于利润”的论调,导致大家疯狂追求ROI而忽视利润率。这让我想起亚马逊连续20年几乎零利润的故事被过度神化——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是贝索斯,大多数人玩火的下场是真的被烧死。

有个反直觉的真相:高利润率不一定带来高ROI。我见过传统制造业朋友守着30%的利润率沾沾自喜,却没发现他的ROI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因为固定资产投入在不断蚕食回报率,就像穿着铅鞋跳舞,表面优雅实则步履维艰。
当下的直播带货热潮更是把这个矛盾推向极致。某美妆品牌找我咨询时炫耀着单场ROI冲到1:5,但我翻开账本就笑了:算上坑位费、分成、售后成本,实际利润率是-12%。这种饮鸩止渴的模式,像极了用信用卡还花呗的魔幻操作。
或许我们应该用恋爱的视角来看待这对指标。利润率是当下的激情,ROI是长期的承诺。只追求利润率就像只享受暧昧不确认关系,专注ROI却忽视利润率则像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功利婚姻。真正聪明的玩家,都在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要有心跳加速的瞬间,也要看得见未来的曙光。
最近让我忧虑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业者被各种商学院课程教坏了脑子。他们能流利背诵ROI的计算公式,却说不清为什么街角那家面包店宁愿保持20%的利润率,也不愿融资扩张——有些生意的美好,恰恰在于它的”不划算”。
站在2023年的这个秋天,我反而想提倡某种”笨拙的智慧”。或许我们应该偶尔关掉Excel,像老匠人那样用手指触摸产品的温度。当我看到某个独立设计师宁愿放弃线上投放(哪怕ROI很高),也要把成本投入面料升级时,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利润率里的尊严”。
说到底,数字终究是地图而不是领土。最近我养成了个新习惯:在看财报时,会特意把ROI和利润率并排放在一起,观察它们之间的落差。那个缝隙间藏着的故事,往往比任何数字都更有说服力——就像听一首歌时,真正打动人的从来不是音符本身,而是音符之间的寂静。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