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投资王这个称号,听起来就像金融圈里那些自封大师的人最爱用的头衔——金光闪闪,却总透着一股速成班广告的味道。说真的,每次在财经论坛看到谁又被捧成“投资之王”,我总忍不住想笑。这年头,真正的王者,谁需要这种虚名?
我认识一个老张——当然不是真名,这行当里没人用真名讲故事。老张在08年金融危机前卖掉了手里所有的次贷衍生品,不是因为他是天才,而是因为他岳父是个干了三十年的信贷员,喝多了总念叨“这玩意儿迟早要炸”。结果老张躲过一劫,从此被圈里人封神。去年喝咖啡时他跟我说:“哪有什么股神?都是幸存者偏差里泡大的幻觉,再加上点恰到好处的玄学。”
这话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某私募酒会上见过的场面:一个90后基金经理穿着定制的意式西装,正滔滔不绝地讲他通过机器学习抓取社交媒体情绪因子跑赢大盘的故事。周围一圈投资人听得两眼放光,仿佛找到了新时代的巴菲特。结果今年一季度他的产品净值跌了30%——算法没算到俄乌冲突,更没算到上海封控。
有时候我觉得,投资这行当越来越像当代萨满教。K线图是龟甲,财报是卦象,分析师们披着Excel法袍跳大神。最魔幻的是,真有人愿意为这种神秘主义付费。我见过某知名基金经理的线下课门票卖到八万八,学员们捧着本子记“龙头战法”的样子,像极了当年气功大师座下等着发功治病的信徒。
不是说技术分析没用,但太多人把工具当成了神谕。就像你给原始人一把瑞士军刀,他可能只会用来看见反射的太阳光——工具越高级,误解越华丽。

现在最让我警惕的,是那些把“价值投资”当经念的伪信徒。他们嘴上说着长期主义,手里却不停刷新账户盈亏;他们嘲讽追涨杀跌的散户,自己却在茅台2600时高呼“时间的朋友”,跌到1500时又开始讨论“商业模式缺陷”。这种精神分裂式的价值投资,本质上和追涨停板的赌徒没什么区别,只不过穿着更贵的西装而已。
或许真正的投资王者,根本不在乎王冠。就像我认识的那个在义乌做袜子外贸的老李——他从来不看K线,但总能在欧元贬值前囤原料,在亚马逊政策变动前转型独立站。去年他轻描淡写地说:“什么对冲基金,还不如我仓库里那几吨冰丝面料靠谱,至少我知道老外夏天肯定要穿袜子。”
有时候深夜看盘,看着那些上下跳动的数字,会觉得整个市场就是集体潜意识的心电图。贪婪和恐惧被量化成买卖指令,在服务器之间呼啸来去。而我们这些自以为在驾驭金钱的人,不过是在冲浪板上试图平衡的溺水者——偶尔站得稳些,就误以为征服了海洋。
所以别问我谁是最强投资王。真要找的话,去看看你家楼下那开了二十年的早餐铺子:他们不懂PE倍数,但知道下雨天要多备豆浆,冬天油条要炸老些,隔壁写字楼倒闭前三个月,买包子的人开始用塑料袋装走办公用品。
这种洞察力,比任何量化模型都珍贵。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