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去年初入市买基金,兴冲冲地跟我说:“手续费才1.5%,洒洒水啦!”我当时差点没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不是我说,这年头还有人这么不把钱当钱看的?
说起来,基金手续费这事儿,表面上是个数学问题,实际上却是个心理游戏。你想想,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花半小时比价买件T恤省20块,却对每年吃掉自己收益几个百分点的手续费视若无睹?人性就是这么有趣——我们对即时的小损失敏感,对长期的、隐形的损耗却麻木得很。
去年我在某第三方平台买了只指数基金,申购费打一折,只要0.15%。当时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后来细算才发现,他们家的赎回费比别人高0.2%,管理费每年多收0.3%——这还不算那些藏在条款里七拐八弯的销售服务费、托管费。得,羊毛出在羊身上,古人诚不我欺。
说到这儿,我得提个反直觉的观点:手续费最低的地方,未必是最划算的。你跑去某些券商APP,申购费确实能给你干到零,但平台赚什么?数据啊!你的交易行为、持仓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打包卖给机构,人家转手就能赚得盆满钵满。某种意义上,你这不还是在“付费”吗?只不过付的是你的隐私权。
我越来越觉得,买基金手续费这事儿,跟谈恋爱是一个道理——表面上抠细节计较那零点几个百分点,实际上真正重要的是平台靠不靠谱、服务到不到位、操作流不流畅。为了省几块钱手续费,选个三天两头卡顿宕机的平台,关键时刻想调仓都登录不上去,那才叫因小失大。
现在有些年轻人特别有意思,一边在社交媒体上哭穷,一边对每年千把块的手续费差异毫不在意。要我说啊,理财最先理的不是财,是观念。你算算,假设你投10万,每年手续费差1%,三十年复利下来能差出多少钱?够你买台顶配MacBook Pro还能剩个AirPods——惊不惊喜?

说到底,找最低手续费的地方,不如找个透明的地方。明码标价,没有隐形消费,费率结构清清楚楚,这才是真正省心的选择。毕竟,在投资这场马拉松里,少踩一个坑,比多占个便宜重要得多。
对了,最后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那些天天喊着“手续费全免”的,你要真信了,那我建议你还是先把钱存余额宝吧——至少亏也亏得明白。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