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姑且叫他老张吧,去年被拉进了一个叫“顶点荐股”的微信群。群里的“老师”每天准时推送三支“必涨牛股”,附带一堆K线图、资金流入截图,还有群友的“真实盈利反馈”——动辄单日浮盈10%、20%,看得人热血沸腾。老张半信半疑地跟了两周,结果呢?亏掉了一台iPhone 15 Pro Max的钱,最后默默退群,连骂街的力气都没了。
这事让我琢磨了很久:荐股群里,到底有没有人真正赚到钱?

1. “幸存者偏差”与“气氛组”的魔术
你看到的“暴赚案例”,大概率是两种人:
– 托儿:专业术语叫“气氛组”,他们的任务就是晒盈利截图、喊“老师牛逼”,制造“错过这波血亏”的焦虑感。
– 运气好的散户:股市里总有瞎猫碰上死耗子的,但这些人往往不会告诉你他们另外五支股票亏得有多惨。
真正长期稳定盈利的人,根本不会泡在这种群里——人家要么自己研究,要么有更靠谱的渠道。荐股群的本质,和赌场里围着轮盘赌大呼小叫的赌客没区别:热闹是别人的,韭菜是自己的。
2. “信息差”的生意经
顶点荐股这类模式,玩的其实是“信息差降维打击”:
– 他们推荐的股票,很多是庄股或短期热点票,涨得快跌得更快。你看到推荐时,可能已经是庄家准备出货的阶段。
– 更黑的套路是“反向收割”:先免费推几只确实能涨的票建立信任,等你加大资金跟投时,突然推一支接盘侠专用股,一次性割干净。
去年有篇扒皮某荐股平台的报道提到,有些“老师”甚至同时给不同群推相反的股票——总有一半人能赚,赚的人就成了活广告。
3. 人性的弱点,比K线图更好预测
为什么明知可能是坑,还有人前赴后继?
– 懒惰心理:大多数人不想学财报、技术分析,只想要“代码+买入时间”的捷径。
– 损失厌恶:亏了钱就想翻本,越亏越容易孤注一掷。
– 社交认同:当群里几百人都在喊“加仓”,你很难保持冷静。
我见过最讽刺的例子:某荐股群晒出的“学员盈利图”,居然是用同花顺模拟盘生成的——连真金白银都不用,就能编出一部《股神养成记》。
4. (或许)有一种人能赚钱
如果你非要问我有没有人靠这个发财,我的答案是:有,但绝不是散户。
– 群主和团队:靠会员费、分成、接庄家推广费赚钱,旱涝保收。
– 极少数跑得快的:严格设定止损线,赚5%就跑,绝不恋战——但这种纪律性本身就能让他们在任何市场活下来,根本不需要荐股群。
5. 比“买什么”更重要的问题
每次看到这类话题,我就想起《华尔街之狼》里那句台词:“世界上不存在‘买这支股票’这回事,只存在‘用你的钱让我抽佣’。”
下次再看到“100%胜率荐股”,不妨先问自己:
– 如果真能稳赚,他们为什么不去抵押房子满仓干,反而要收你998的会员费?
– 为什么证监会反复警告“非法荐股”,但这类群永远野火烧不尽?
答案,或许就藏在老张退群后发的那条朋友圈里:
“我以为买的是财富代码,结果买的是人性的学费。”
(PS:如果你身边有人沉迷荐股群,不妨把这篇转给他——虽然大概率他只会回你一句:“你不懂,这次真的不一样!”)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