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K线开始讲故事
今天早上我刷行情软件时,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厅偶遇的一位老交易员。他当时搅动着冷掉的拿铁,盯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说:”年轻人,你以为看盘是在看数字?错了,我们是在读人性写就的悬疑小说。”
这话在今天尤其应验。上证在3100点反复折返跑,像极了在健身房咬牙坚持却始终突破不了瓶颈期的中年人。创业板更绝,早盘冲高那会儿像极了学生时代考前突击的我们——气势很足,后劲却总差那么点儿意思。
最让我着迷的是资金流向呈现的精神分裂特征。新能源板块一边被券商研报捧成”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一边遭遇机构悄无声息的减仓。这让我想起婚恋市场的诡异现象——人人嘴上都说要找灵魂伴侣,实际选择时还是先看房本和工资条。或许在资本眼里,所谓长期主义终究敌不过季度考核的压力?
有个反直觉的发现:当全网都在讨论AI概念股时,真正闷声发财的可能是被遗忘在角落的传统制造业。就像派对上最喧闹的永远是喝嗨的年轻人,而真正买单的往往是角落里沉默的中年人。我上个月参调研的那家齿轮厂,订单排到明年三季度,市盈率还不到行业均值的一半——这种违和感,像在米其林餐厅发现最好吃的是免费餐前包。

令人沮丧的是,媒体永远在重复”震荡整理””结构性行情”这类正确的废话。就像说”人最终都会死”一样毫无信息量。真正的戏肉藏在北向资金那神经质般的进进出出里,藏在龙虎榜上那几个反复出现的营业部代码里。某个瞬间我甚至怀疑,整个市场其实就是三五个大佬在玩真人版大富翁游戏。
收盘前创业板指突然拉出的那根天线,让交易群里炸出各种阴谋论。有人说这是国家队护盘,有人说是量化程序集体抽风。但我觉得更像深夜加班时突然的灵感迸发——看似偶然,实则是所有变量积累到临界点的必然。就像去年我在敦煌看星空时突然理解,所有看似随机闪烁的星光,其实都遵循着物理定律的精密编排。
此刻盯着波动渐缓的K线,突然觉得股市才是最诚实的哲学家。它从不掩饰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把每个参与者的认知偏差明码标价。那些试图用算法破解市场密码的人,就像用罗盘测量爱情——或许能得出漂亮的数据曲线,却永远算不准下一个心动瞬间。
(写完看了眼持仓,得,今天又为资本市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手续费。罢了,至少比刷短视频有价值,毕竟这些波动曲线可比滤镜下的网红脸真实多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