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股市:当数字跳动时,我们在交易什么?
说实话,我越来越觉得股市像个巨大的心理剧场——尤其是昨天。收盘后我盯着屏幕,脑子里突然蹦出去年秋天在陆家嘴一家咖啡馆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西装、领带松垮的男人争论着“市场情绪”,其中一个激动地拍桌子:“情绪?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咱们炒的是钱,不是莎士比亚悲剧!”
但昨天的大盘走势偏偏像极了一出荒诞剧。早盘新能源板块突然拉升时,我正给阳台的绿萝浇水——这习惯是我三年前亏掉半年工资后养成的,某种程度能缓解盯着K线图的焦虑。水珠落在叶片上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交易的根本不是股票,而是每个人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与贪婪。
你看那个光伏龙头股的走势。9:47突然放量拉升3%,论坛里立刻涌出“政策利好传闻”的帖子。但当我翻遍所有官方渠道,只找到某省一个普通调研组的行程预告。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波动,本质上和古玩市场赌青花瓷真伪没有区别——只不过我们穿着西装用着Bloomberg终端,假装自己更高级。
最讽刺的是午后的V型反转。某个财经大V在13:15发了条“疑似国家队出手”的微博,五分钟内转发破万。但仔细看那张所谓的“资金流向图”,分明是上周某券商研报的截图改了个日期。人们愿意相信的不是真相,而是自己愿意相信的叙事。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青海湖遇到的放羊大叔,他指着啃草的羊群说:“你看它们永远跟着头羊跑,从来不想想栅栏门开在哪边。”

某种程度上,股市才是最大的人性实验室。昨天14:30那波恐慌性抛售中,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消费医疗板块的换手率突然飙到平日三倍,但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净流出不到千万。这说明什么?散户们在互相踩踏,而大资金只是静静调整仓位——就像台风天时,海鸥早就躲进岩缝,只有沙滩上的螃蟹在焦躁地横冲直撞。
或许我们该承认,在AI能预测股价之前,人类更需要的是理解自己。每次点击“买入”按钮的瞬间,本质上是在对未来的自己下注。就像我那个辞职开面包店的朋友说的:“发酵箱里的面团会不会膨胀,和明天创业板指数哪个更难预测?至少面包烤坏了还能喂鸽子。”
收盘时上证指数勉强收红,我的持仓浮盈3628元。但真正让我失眠的是另一个数字:昨天A股总成交额1.07万亿里,有超过40%来自程序化交易。当算法开始互相博弈时,我们这些血肉之躯的交易者,到底是在冲浪还是在被浪冲刷?
(写完这些突然想起,阳台那盆绿萝是三年前在某上市公司暴雷那天买的。现在它长出第十七片新叶,而那只股票还没回到当初的买入价。植物比人懂得等待的艺术。)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