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做风投的老王喝酒,他半醉时突然拍着桌子说:”现在最稳的生意不是投科技公司,是给北上广的年轻人当二房东。”我当时笑他喝多了,直到昨天看到小区里新开的”安家公寓”挂着他们基金的logo。
资本介入长租市场这事,说起来挺魔幻的。表面上给你刷墙换智能门锁,背地里在玩资产证券化的游戏。我有个前同事去年被裁后,转头去做了”社区运营总监”,主要工作就是教大爷大妈用APP交房租——要我说,这比当年教他们用健康码还荒诞。
最让我困惑的是这种”温情脉脉的收割”。你看他们的宣传册,满纸都是”打造青年社群””共建生活美学”,但翻到合同页的利率计算公式,字体小得需要放大镜。去年帮我搬家的小哥住在那种改造过的隔断间,月租占他收入一半,但他说”比黑房东强多了,至少报修真有人来”。
这种矛盾的体验我深有体会。三年前住过某品牌公寓,圣诞节还给我们送苹果,第二年续租时就涨租40%。管家私下跟我说:”哥,真不是我要宰你,是总部的投资人要退出回报。”你看,当资本成为你的房东,连涨租都能涨出种被PUA的仪式感。

现在更绝的是REITs玩法。你的月供可能正在某个理财产品的资产包里,被拆分成无数份卖给大爷大妈当养老投资。想想看,你每天加班还的房租,说不定正在给楼下跳广场舞的王阿姨创造收益——这魔幻现实,曹禺来了都得愣三秒。
但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这些资本进场,很多年轻人可能连当”韭菜”的资格都没有。我表弟刚毕业时租的城中村,半夜能被蟑螂爬到脸上。现在至少有个统一管理的屋子,虽然要忍受智能门锁半夜自动更新固件。
有时候觉得我们就像塘里的鱼,既需要有人投喂饲料,又得警惕哪天被一网打尽。资本从来不是来做慈善的,但当它开始操心你马桶堵不堵、WiFi快不快时,这种无微不至的算计,反而比粗暴的涨租更让人脊背发凉。
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公寓的公共区域总放着共享图书架,但清一色都是财务自由之路指数基金投资指南。要我说啊,这比直接放个收款码更诛心——让你在等外卖的间隙,还能接受理财教育的洗礼。
(写完看了眼房租账单,突然理解为什么老王说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