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做私募的老王喝酒,他突然拍着桌子说:”现在这帮90后基金经理,动不动就跟你讲元宇宙、AI革命,业绩曲线比过山车还刺激。要我说啊,还是得看看兴业这种’老钱派’玩法。”
这话让我想起三年前第一次买他们家的低碳主题基金——当时净值像温吞水似的波动,急得我每隔半小时就要刷新一次APP。结果你猜怎么着?两年后打开账户才发现,这玩意儿居然悄无声息地跑赢了沪深300整整28个百分点。
兴业基金最让我纠结的,是他们那种近乎固执的”反网红”体质。当别的公司把基金经理包装成明星时,他们的研报还在用宋体小五号字排版;当行业都在直播带货式卖基金时,他们的路演PPT居然还有错别字。但这种笨拙背后,藏着某种老派金融机构的骄傲——他们似乎坚信,净值曲线才是最好的广告。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去年市场暴跌时,我家楼下兴业证券营业部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大爷拿着保温杯对客户经理说:”你们那个固收+,比我儿子炒股靠谱多了。”这种场景在别家基金公司很少见到,兴业却莫名吸引着一批相信”慢就是快”的保守派投资者。
不过说实话,他们的科技赛道布局确实让人着急。去年人工智能火爆时,重仓股里居然找不出像样的算力公司,反倒是整天抱着那些市盈率不到10倍的传统制造业。有时候我真想冲进他们陆家嘴的办公室吼一嗓子:醒醒!现在是2023年了!
但转念一想,或许这正是他们的生存智慧。当所有人都挤在TMT赛道里内卷时,他们默默在化工、高端装备这些”无聊”领域掘金。就像个老练的猎人,宁可守着看似荒芜的猎场,也不去凑热带雨林里的热闹。

最近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ESG布局——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却悄悄把三十多家高耗能企业踢出了股票池。这种闷声做事的风格,倒让我想起家里那个总把好菜藏在饭底下的老父亲。
要是非得给个建议,我觉得可以把兴业当作金融资产的”压舱石”。但千万别指望他们给你带来”一周暴涨20%”的刺激,他们的净值曲线更像陈年普洱——得用五年以上的时间维度,才能品出真正的回甘。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后看了眼账户,发现持有的兴业产品又涨了0.3%。行吧,这种”无聊的赚钱方式”,我好像越来越上瘾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