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上个月给我发了张截图——他的股票账户单日浮盈三万,后面跟着一串狂喜的表情包。我盯着那个鲜红的数字,突然想起十年前在券商营业厅看到的场景:大爷大妈攥着打孔纸带,把交易机键盘敲得噼啪作响。如今键盘变成了触摸屏,纸带变成了K线动画,但人类眼底的贪婪依旧亮得灼人。
万点这类终端最狡猾的设计,是把残酷的资本游戏包装成俄罗斯方块。盈亏数字跳动的速度堪比老虎机币值滚动,止盈止损设置得像游戏任务进度条,连均线交叉都能配上清脆的音效——说真的,这哪是理财终端,根本是家24小时营业的多巴胺注射馆。
我认识个私募哥们儿曾经吐槽:“现在散户比我们狠多了,手指划两下就满仓AI概念股,好像持仓列表是外卖订单。”他说话时正对着六块显示屏,其中三块不断刷新着万点预警信号。最讽刺的是什么?这位管理十亿资金的专业人士,手机里居然装着五个不同券商的APP,“总得知道韭菜们在看什么界面吧?”
数据洪流里藏着可怕的认知陷阱。上周我试了试某平台的“智能选股”功能,输入风险偏好后,系统给我推了只光伏股,理由是“近期突破布林带上轨且MACD金叉”。结果第二天就撞上行业利空,单日跌穿所有均线。机器不会告诉你的是,同一时刻有32784人收到相同推荐,其中两万人点了“一键买入”。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情感驯化机制。盈利时跳出的撒金币动画,亏损时变灰的界面色调,甚至默认自选股列表的彩虹色涨跌标识——行为经济学那套套路被用到极致。我有次亲眼目睹邻居对着跌停的股票猛戳屏幕,仿佛多戳几下就能把曲线戳上去。后来才知道他加了五倍杠杆。
或许我们都该定期做件事:关掉所有闪烁的指标,对着空白图表画线。就像我那个做期货发小的习惯,每周打印纸质走势图,用铅笔标注压力位时,笔尖和纸张的摩擦声能压住心跳频率。“数字让人浮躁”他说着在2865点画了条横线,“但铅笔迹会提醒你,这里死过很多人。”
当万点终端用纳米级速度刷新世界时,我们反倒该把决策速度放慢十倍。毕竟理财终端的“万点”指的是数据,而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往往一个就够你受的。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