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洪流中打捞真金——我的股市观察手记
昨晚整理书柜时,翻出2015年那本被翻烂的《证券分析》,书页边缘还留着当年用红笔标注的波浪线。忽然想起那会儿在新浪博客写股评的日子,每天收到上百条私信问”老师,明天买什么?”——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就像在菜市场教人分辨注水肉,既荒诞又真实。
一、 当K线图成为现代佛经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现在打开财经APP,那些跳动的数字仿佛带着某种宗教仪式感。我认识的老张,每天开盘前要把手机屏保换成财神爷,收盘后还得对着K线图念三遍”无量寿佛”。这哪是炒股票?分明是赛博时代的新型占卜术。
但说真的,有时候我觉得技术指标比塔罗牌还玄乎。去年在某券商策略会上,亲眼看见分析师把MACD金叉说得跟预言似的,结果第二天大盘跌得连亲妈都不认识。倒不是技术分析没用,而是太多人把工具当成了神谕——就像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最后把自己的投资组合敲得千疮百孔。

二、 消息面的罗生门剧场
上个月参加某上市公司调研,董事长在台上侃侃而谈”元宇宙布局”,散会后却在电梯间跟副总嘀咕”先蹭热点把股价稳住”。这种割裂感让我想起菜市场里挑西瓜:拍得最响的未必最甜,但肯定最能吸引围观。
特别现在自媒体时代,某个大V凌晨发条”重大利好”,天亮就能让整个板块涨停。有次我故意测试,用小号编了条某公司获特斯拉订单的假消息,配上前年的旧图,两小时转发破千——直到现在都有人在那条假微博下问”代码多少?”。
三、 在赌场与修道院之间摇摆
最魔幻的是投资者的自我认知分裂。白天在交易软件前杀伐决断像个赌徒,晚上打开知识付费听”价值投资课”净化心灵。我有个读者坚持定投茅台五年,嘴上说着”陪伴伟大企业成长”,其实每次暴跌都偷偷吃降压药——这种精神分裂式投资法,某种程度上正是A股的缩影。
去年新能源行情最火时,有个90后小伙抵押房子All in光伏基金,私信问我”要不要辞职全职炒股”。我劝他留条底裤,反被嘲讽”老顽固不懂时代红利”。结果今年开年暴跌40%,上个月发现他开始在抖音教”小白理财课”了——你看,市场的教育方式总是这么简单粗暴。
尾声:在噪音中打捞信号
有天深夜复盘时突然悟到:股市本质是面照妖镜。K线起伏间照见的是人性深处的贪婪与恐惧,那些财报数据和政策解读不过是给情绪穿上的外衣。就像我书房那盆绿萝,不管大盘红绿都自顾自地生长——或许真正的投资智慧,反倒藏在这种”钝感力”里。
现在偶尔还会写点观察笔记,但不再教人”明天买什么”。就像老渔民不会告诉别人暗礁位置,只分享看潮汐的方法——毕竟在财富的海洋里,每个人最终都得学会自己的航行术。
(窗外又飘雨了,电脑屏幕上贵州茅台的分时线正在1246元的位置颤动,像极了我那年站在券商大厅里犹豫要不要割肉时颤抖的手指——你看,时代在变,心跳的频率从来没变。)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