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开始跳舞:一个股民的午后呓语
屏幕上的红绿数字像一群躁动的精灵,在沪深两市的舞台上不知疲倦地跳跃。我盯着自选股里那支连续三天收阴的科技股,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馆偶遇的老张——这位穿了二十年红马甲的老交易员当时正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敲着桌子说:”现在的年轻人啊,总把K线图当情书来读,殊不知这市场最擅长写虐心小说。”
老张的话让我意识到,我们或许都陷入了某种数字迷恋症。当上证指数突破3300点时,朋友圈沸腾得像煮开的饺子锅;而当它回落20个点,又瞬间变成集体默哀现场。这种情绪共振如此奇妙——就像上周我亲眼看见隔壁工位的95后实习生,一边吃着麻辣烫一边用三倍杠杆杀入科创板,那架势仿佛不是在交易股票,而是在《王者荣耀》里抢人头。
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饭圈逻辑炒股。某锂电池龙头股的股吧里,散户们自称”锂家军”,把董事长照片P成应援海报,财报发布日搞得像偶像打榜现场。这种情感投射让我隐隐不安——当投资决策被饭圈化叙事裹挟,我们究竟是在分析企业价值,还是在参与某种新型的行为艺术?
更耐人寻味的是技术指标的”语言腐败”。MACD金叉死叉被包装成占卜术,成交量配合变成玄学命题,就连券商研报都开始用星座运势的话术:”双子座板块迎来水逆期,建议射手座持仓者调仓换股”。某次我亲眼目睹一位基金经理在路演时,把简单的均线突破说得像《推背图》预言——这行当什么时候从金融工程滑向了神秘学领域?

或许我们该承认,股市本质上是个巨大的叙事熔炉。记得去年碳中和概念火爆时,有家公司把厂区绿化率从30%提升到35%,股价就连拉五个涨停。而真正埋头搞研发的企业,反而因为”缺乏故事性”被资本冷落。这种荒诞让我想起彼得·林奇的那句吐槽:”华尔街总是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好让普通人觉得自己需要付费购买智慧。”
站在当下这个微妙时点,我反而觉得应该给过热情绪泼点冷水。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跨年行情”时,或许该问问:如果明年春节后的开工率不及预期,现在这些被爆炒的周期股要怎么收场?当量化交易占比超过30%,那些还在用传统技术分析的老股民,是不是像拿着算盘挑战超级计算机?
收盘钟声响起时,我的持仓浮亏又扩大了0.8%。但奇怪的是,这种微妙的刺痛感反而让人清醒——就像老张说的:”亏钱时候的思考质量,往往比赚钱时高三个档次。”股市永远在教我们同一个道理:承认无知比假装聪明更重要,敬畏市场比预测市场更靠谱。
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交易软件里的数字终于停止舞动。我突然觉得,或许真正的”实时行情”从来不在屏幕里,而在每个投资者面对波动时的心跳频率中。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