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老友在陆家嘴的咖啡馆闲聊,他翻着手机突然问我:”你说这些投资公司排名到底靠不靠谱?我看了三家榜单,前十名居然没一个重合的。”杯中的拿铁微微晃动,我突然想起三年前帮某家机构准备评级材料的夜晚——那些精心修饰的收益率曲线和选择性披露的客户案例,像极了相亲时精心打扮的求职者。
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个行业的排名本质上是个多方博弈的棋局。评级机构要赚咨询费,咨询公司要镀金招牌,投资者想要安全感,三方各取所需却心照不宣。我见过最讽刺的是某家常年霸榜的公司,他们的核心竞争优势其实是雇了两位前评级机构高管——这就像让裁判员亲自下场踢球。
有意思的是,真正顶尖的顾问往往藏在那些拒绝参与排名的机构里。去年在深圳遇到个管理30亿家族基金的老江湖,他的团队从不出现在任何榜单上。”又不是米其林餐厅,”他捻着雪茄笑得很狡黠,”真正的好厨子,客人都是摸着暗门来的。”这话虽然傲慢,却道破了这个行业的潜规则:顶级服务从来都是稀缺资源,根本不需要靠榜单获客。
现在的排名体系还有个致命缺陷——过分强调短期业绩。就像要求外科医生按手术速度排名,完全忽略了术后恢复质量。我跟踪过某家连续三年上榜的明星公司,发现他们最赚钱的业务其实是把客户层层转包给实习生团队,自己赚管理费差价。这种商业模式下,客户收益怎么可能跑赢通胀?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思路:与其盯着谁钓的鱼最多,不如看看谁的鱼竿最结实。真正值得托付的顾问,应该是能在大雨倾盆时还陪你守在河边的那个,而不是举着昨天钓到的锦鲤四处巡展的商人。毕竟投资这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某段配速,而是能否全程不掉队。
下次再看到光鲜亮丽的排名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榜单的评委们,自己买过上榜公司的产品吗?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