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161613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上周三下午,我在陆家嘴的星巴克无意间听到邻桌两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激烈争论。一个说”161613就是个陷阱”,另一个反驳”你根本不懂择时的重要性”。我搅拌着冷萃咖啡的冰块,突然意识到——我们总是习惯于给基金净值赋予太多它本不该承载的意义。
这让我想起2018年寒冬,我帮姑妈整理理财账户时看到的场景。她持有161613整整五年,期间净值起伏如同黄浦江的潮水,但最讽刺的是,她根本记不清自己买入的缘由。”银行经理说这个好”,她搓着冻红的手这样说。现在回想起来,或许大多数人和我姑妈一样,我们对净值的痴迷更像是一种数字时代的占卜术——试图从随机波动的曲线中解读出命运的启示。
最近三个月161613净值跌穿心理防线时,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论坛上的骂声反而比净值创新高时少得多。这不符合常理对吧?后来我想明白了,当数字坏到一定程度,人们反而获得某种奇特的解脱感——就像等待另一只靴子落地,最糟的情况已然发生,倒能睡个安稳觉了。
某私募朋友上个月喝醉时跟我说实话:”净值这东西最骗人的地方,在于让散户以为自己在做投资,其实只是在玩数字心跳游戏。”他指着K线图上那个代表161613的蓝色曲线,”你看这段暴涨,根本是因为重仓股碰上元宇宙概念,和基金经理能力半毛钱关系没有。”
但话说回来,我们真的需要彻底否定净值吗?倒也不必这么极端。上周我翻出2016年至今的161613净值走势图,用红色马克笔标出每个重大回调的低点,意外发现这些触底时刻往往对应着宏观政策的转折期。这个发现让我有点沮丧——我们整天盯着分钟级净值波动,却忽略了大时代正在转身的脚步声。
现在让我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那些每天刷十次净值的人,其实是在逃避真正该做的功课。就像我邻居老张,能背出161613最近半年每个交易日的净值,却说不清这支基金到底重仓哪些赛道。这种本末倒置的关注,某种程度上比被套牢更可怕——它给你制造努力的幻觉,却偷走了真正的认知提升。

最近新能源板块大跌时,我特意观察了161613的净值变化。有意思的是,它的抗跌性居然比某些主题基金强不少。这个发现让我想起基金经理去年在三季度报里写的那段话:”我们追求的不是闪耀的时刻,而是避免致命的失误。”当时觉得是陈词滥调,现在品出些滋味来了。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玩法:把净值播报当成天气预报来看待。你会因为明天降雨概率30%就砸了手机吗?但诡异的是,当基金净值下跌0.3%时,真的有人会摔键盘。这种情绪投射的错位,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现代人投资焦虑的本质——我们太渴望确定性,以至于把随机波动的数字当成了救命稻草。
今晚当我第无数次打开161613的最新净值时,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守夜人盯着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塔。数字在变,情绪在变,但真正需要改变的可能是我与这些数字的关系。毕竟基金净值从来不是终点,它只是资金航行途中偶尔亮起的浮标——告诉你位置,却不指明方向。
(写完这些突然想到,要是三年前有人跟我说这些,我大概会嗤之以鼻吧。人总是在撞过南墙后才学会用另一种方式看世界,投资如此,人生亦如此。)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