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咖啡馆里的顿悟
去年冬天,我在三里屯一家总漏水的老咖啡馆里,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创业PTSD”——每次听到”独角兽””赛道”这些词,右手就会不自觉地抽搐。这很讽刺,因为我正用左手在餐巾纸上画着第四版商业计划书。
(二)被神话的”从0到1″
所有创业指南都在歌颂”从0到1″的奇迹,却没人告诉你大多数创业者其实卡在”从0到0.5″的量子态。就像我那个做智能花盆的校友,他的植物确实会发推特抱怨缺水,但投资人更想知道”为什么不能直接给绿萝开直播带货”。
(三)融资BP的黑色幽默

上周帮朋友改商业计划书,我们花了三天争论该用”颠覆性创新”还是”范式转移”,最后发现这两个词在投资人眼里约等于”我想烧钱”。最绝的是财务预测部分——那些漂亮的增长曲线,本质上和星座运势一样属于玄学范畴。
(四)创业者的身份悖论
创业者可能是最分裂的物种:白天在路演时扮演全知全能的CEO,深夜在便利店吃关东煮时怀疑人生。我认识个连续创业者,他名片盒里有三种不同版本的头衔,取决于见的是投资人、客户还是前妻的离婚律师。
(五)关于失败的冷知识
硅谷神话总爱说”失败是成功的勋章”,但没人会告诉你这枚勋章在国内可能直接兑换成”老赖”名单。有个做O2O洗衣的哥们,现在转型教别人”如何优雅地宣布破产”,课程卖得比当初的洗衣卡还好。
(六)理想主义的生存法则
经过237次修改(别数了,我瞎编的),我的创业意向书最终只剩下三行字:
1. 想解决某个具体的人间疾苦(比如让甲方爸爸们学会用标点符号)
2. 准备先活过18个月生理周期
3. 保留说”去他妈的”的权利
结尾处我没写”期待合作”,而是画了只系领带的蚂蚁——毕竟在创业这场游戏中,我们既想当棋手,又不得不做好当棋子的觉悟。
(后记)
现在你理解为什么咖啡馆老板总给我续杯了吧?这种程度的疯言疯语,在投资人到来前得赶紧就着咖啡咽下去。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