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闹钟还没响我就摸过手机。指尖划过冰冷的屏幕,像赌徒翻开底牌般点开基金APP——又是绿得发慌的一天。嘉实300这个老伙计,今天净值又跌了0.83%,单位净值定格在1.224元。说真的,这数字现在对我而言就像天气预报里的PM2.5指数,明知有害却忍不住天天查。
三年前在银行柜台,那个穿着熨烫得过分平整西装的小伙子跟我保证:”指数基金最适合长期持有。”当时他说话时睫毛颤动的频率,让我想起大学时推销电话卡的发小。现在看着累计净值栏那个1.561的数字,突然觉得所谓”长期主义”像极了爱情里的承诺——说的时候都是真心的,兑现起来全看命。
上周在陆家嘴天桥碰到做量化交易的老王,他边抽电子烟边冷笑:”现在谁还看日净值?我们都用算法抓分钟级波动。”烟雾缭绕中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些散户每天盯着净值更新的样子,像极了给皇帝选秀女的太监——折腾得热闹,其实压根没我们什么事。
最魔幻的是昨天小区菜鸟驿站,取快递时听见两个阿姨在讨论:”我家那只鸡精(基金)今天又下蛋了没?”她们用谈论老母鸡的语气讨论着七位数的投资。某种程度上,这种荒诞才是资本市场的真相——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理解的逻辑,参与这场大型集体幻觉。
净值曲线最近总让我想起2020年疫情时的K线图。当时熔断那周,我盯着屏幕上心跳停止般的直线,突然理解为什么中世纪水手会把航海图空白处画上海怪——面对未知时,人类总要虚构些怪物来解释恐惧。现在每次净值暴跌,朋友圈就会冒出新的”海怪”:量化收割、外资做空、甚至某明星离婚都能成为归因对象。
或许我们真正该警惕的不是净值波动,而是那种把复杂世界简化为数字涨跌的思维惯性。就像昨天我五岁的女儿指着超市价签问:”爸爸,幸福多少钱一斤?”当时我愣在原地,突然觉得基金净值小数点后四位的精确认知,可能远不如孩子天真的发问更有价值。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时收到基金公司短信,提示定投扣款成功。看吧,生活就是这样——嘴上说着不要,身体照样诚实。)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