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培训:一场精心设计的幻觉,还是一次醍醐灌顶的顿悟?
上周参加完区里组织的创业培训,走出那间空调开得太足的会议室时,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个奇怪的念头——这玩意儿到底是在帮人创业,还是在批量生产创业妄想症患者?
一、创业培训的”套路”与”反套路”
说实话,培训前半段我差点睡着。那些PPT上的SWOT分析、商业模式画布,跟我在大学选修课上看到的一模一样。讲师激情四射地讲着”从0到1″的奇迹,台下有人眼睛发亮做着笔记,而我却在想:这些理论要是真这么管用,为什么创业失败率还是居高不下?
直到第三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小组讨论时,隔壁桌的老王——一个开过三次奶茶店都倒闭的”连续创业者”,突然拍桌而起:”你们讲的都是理想状态!我上次就是因为完全按照培训教的做市场调研,结果铺租都付不起了!”全场瞬间安静。那个瞬间,我觉得这才是我花三天时间最值得听的话。

二、那些培训不会告诉你的”潜规则”
后来我特意找老王喝了顿酒。他醉醺醺地说:”知道为什么我的第四家店活下来了吗?因为我终于明白,在学校门口卖奶茶,比起什么’蓝海战略’,更重要的是知道城管什么时候来检查。”这话糙理不糙。
培训教我们写完美的商业计划书,但现实是,我认识的大多数小老板连WORD都用不利索。他们靠的是对某个细分市场的直觉,是日复一日在街头巷尾摸爬滚打积累的”地气”。就像我家楼下那对卖煎饼果子的夫妻,他们可能说不清什么是”价值链”,但清楚地知道早上七点学生喜欢加肠,八点白领偏爱少放酱。
三、一场意外的”价值重构”
但你说这培训完全没用吗?也不是。它最大的价值,反而可能不在那些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里。我在茶歇时认识的几个”同学”,后来都成了互相吐槽的创业盟友。那个总坐最后一排玩手机的95后,上周还给我介绍了他的供应链资源。
更讽刺的是,虽然我嘲笑那些理论框架,但夜深人静做决策时,居然会不自觉地想起讲师说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概念。就像背了十年古诗,某天突然懂了其中意境一样,这些知识或许早就悄悄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
四、给后来者的”非典型建议”
所以现在要是有人问我创业培训值不值得去,我会说:去,但带上你的”防忽悠”雷达。把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当作工具包里的备选工具,而不是圣旨。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些和你一样”既相信又怀疑”的同路人——他们往往比专家更懂真实的创业江湖。
记得结业那天,讲师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创业最危险的时刻,就是你觉得自己已经完全准备好了的时候。”这话我到现在还在琢磨,也许真正的创业课,从你离开培训教室那一刻才刚刚开始。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也成了当初最讨厌的那种”夸夸其谈的创业导师”。看,这就是生活的幽默感。)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