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张喝酒,他攥着酒杯突然问我:“手头攒了一万块,你说扔基金里还是股市里?”我没直接回答,反而想起三年前在陆家嘴天桥遇到的那个年轻人——西装革履却蹲在角落里揪头发,手机屏幕上绿得发慌的自选股列表,比霓虹灯还刺眼。
说实话,这个问题本身就带着某种天真的残酷。现在短视频里动不动教人“万元翻倍秘籍”,却没人告诉你,这一万块对不同人意味着完全不同的重量。对有些人不过是周末酒吧的消费额度,对另一些人可能是攒了两年的全部积蓄。
我更喜欢把投资比作川菜馆点菜。基金像招牌水煮鱼——后厨给你调配好底料,辣度适中但缺乏惊喜;股票则像自选麻辣香锅,亲手抓的每样食材都可能让你半夜胃疼得打滚。去年我表妹非要把婚礼礼金全押在某新能源股上,结果跌穿发行价时,她新郎官苦笑着说:“这婚庆公司要是股票该多好,至少跌了还能退定金。”
最近AI选股平台打得火热,但你会发现那些算法推荐和历史回测完美得像个童话。就像我总怀疑超市试吃区的阿姨——她把最肥美的三文鱼递给你尝,转身却往你购物车里塞冷冻鳕鱼。真正经历过熊市的人都知道,K线图跳水的速度永远比app崩溃提示来得快。
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这一万元根本不是用来“投资”的,而是购买“参与感”的门票。就像你去音乐节不是为了听CD级音质,而是为了感受那种汗水和鼓点共振的颤栗。我认识个退休教师,拿养老金买银行理财像领工资般准时,却总偷偷留两千块炒st股——“亏了就当麻将输钱,赚了能多喝半个月单丛茶。”
有意思的是,当我把这些想法抛给做私募的老同学时,他转着雪茄轻笑:“穷人纠结选择权,富人思考配置比例。”这话刻薄得让我想抢了他的古巴雪茄,但深夜复盘时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万元本金的过度纠结,某种程度上暴露了抗风险能力的孱弱。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大概会建议他先拿出三百块买套舒服的睡衣。毕竟无论选择基金还是股票,未来都有无数个夜晚需要你边刷持仓边辗转反侧,至少让睡眠质量对得起你的选择。
(写完这段突然收到老张微信:“已买黄金ETF,老婆说实在亏了还能打镯子。”你看,人类在风险面前永远能发明出最朴素的智慧。)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