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海亚商投顾骗了怎么办?

被上海亚商投顾骗了怎么办?先别急着报警》

我表弟上周在微信上甩给我一条链接,附带三个愤怒的爆炸表情:”哥!这公司是不是骗子?!”点开一看,正是上海亚商投顾的某款”高收益理财课程”广告,海报上西装革履的讲师举着写满数字的白板,右下角倒计时还剩37分钟——经典得让人想笑。

这场景太熟悉了。三年前我在陆家嘴某私募实习时,隔壁工位的同事老K就中过类似套路。他花了2.8万买”内幕消息”,结果对方推荐的股票连跌两周,那个号称”前券商首席分析师”的导师,朋友圈突然变成三天可见。最讽刺的是什么?老K后来发现,对方发来的所谓”实盘截图”,居然是用同花顺模拟盘伪造的。

被上海亚商投顾骗了怎么办?

一、为什么我们总在同一个坑里摔倒?

大多数人发现被骗后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地搜集证据要报警。但根据我接触过的17起类似案例(包括帮朋友维权的8次),真正能追回损失的不到三成。问题不在于法律不健全——2022年新版《证券法》对投顾机构的监管其实相当严格——而是这类公司的生存策略早就进化了。

他们深谙人性的弱点:

1. 恐惧真空:当你收到”最后3个名额”的弹窗时,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前额叶会自动关闭

2. 社交背书:那些滚动播放的”学员盈利截图”,很可能来自同一台电脑的PS批量生产

3. 知识诅咒:把简单的MACD指标包装成”华尔街量化秘术”,利用的就是普通人对专业术语的敬畏

去年某知名财经大V在直播间翻车事件很有意思。当观众质疑其推荐股票连续下跌时,他居然理直气壮:”策略需要时间验证,巴菲特年化收益也才20%”。你看,骗子们现在都学会用价值投资的话术来为自己的欺诈争取时间了。

二、比维权更重要的三件小事

1. 立即做资金流截图

别急着删除聊天记录!用另一台设备全程录像取证,重点拍下:

– 对方承诺收益的对话(注意”预期””可能”等免责词)

– 付款凭证的商户名称(99%与宣传公司不符)

– 所有”老师”的执业资格编号(去证券业协会官网查,我见过用已注销编号的)

2. 发起一场精准的”社会性死亡”攻击

去年有个杭州的案例,受害者在微博超话连续发布带上海亚商投顾话题的付款流水+对话录屏,第三天就收到退款。秘诀在于同时@证监会、中基协和当地经侦的官微——这些机构的新媒体小编都有舆情考核指标。

3. 准备一份”反杀”话术

当对方说”市场波动正常”时,立即反问:”请问贵司在《风险揭示书》第4条第2款中,是否明确提示过本策略可能亏损30%以上?”(这类文件他们通常根本不会提供)

三、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灰色真相

有意思的是,有些”受害者”其实并不无辜。我认识某个炒币群里的老韭菜,明知道某个原油期货项目是资金盘,还特意在崩盘前一周入场,为的就是能挤进维权群当”意见领袖”收咨询费。这行当里,猎人和猎物的身份常常模糊不清。

更值得玩味的是监管态度。某次饭局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监管人士酒后吐真言:”现在对这类公司的处罚,就像在超市偷东西被抓后,只需要把商品放回货架。”2023年上海某证券咨询公司被查出无证经营,最终罚款金额还不及他们一个月流水的5%。

最后说点政治不正确的

如果你正在看这篇文章,大概率已经损失了5万以上——因为人类有个很贱的心理机制:小额被骗会选择沉默,觉得”就当交学费”。但正是这种沉默,让亚商投顾们能持续收割。

下次再看到”年化收益80%”的广告时,不妨做个实验:把公司名替换成”高盛”或”摩根士丹利”,如果觉得荒谬,那就是答案。金融的本质,是让富人更富的游戏,而骗子们只是把规则撕得更赤裸些。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表弟发来最新进展:他伪装成土豪投资者混进对方VIP群,现在正配合经侦取证。你看,有时候最好的防御,是学会用骗子的思维反击。)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463/

(0)
闲不住的铁娘子闲不住的铁娘子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

  • 中信证券投资

    市场喧嚣中的冷眼:中信证券与散户的迷梦 上个月在陆家嘴某咖啡馆,邻座两位穿着西装却掩不住青涩的年轻人正热烈讨论着“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推荐的光伏板块”。他们亢奋地划着手机屏幕,计算着虚…

    2025年10月30日
  • 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

    利润再投资:外资企业的温柔陷阱 上周和一位在苏州工业园区工作的老同学喝酒,他所在的德企刚宣布把去年80%的利润砸向新生产线。酒过三巡,他突然苦笑:”你说这像不像婚姻里的…

    2025年10月28日
  • 金融投资类小说

    当K线图开始讲故事:一个投机者的自我修养 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市场,是在2015年那个闷热的夏天。那时我窝在陆家嘴某券商的VIP室,看着屏幕上创业板指数像过山车般俯冲而下,隔壁老王——…

    5天前
  • 当“铁军”开始玩资本:一场国家意志与市场逻辑的微妙博弈

    去年冬天在北京金融街喝咖啡时,偶遇一位从中铁建投资公司跳槽到私募基金的老熟人。他晃着拿铁杯苦笑道:“在那边做项目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明明测算出收益率不达标,但上级一句‘战略需要’就…

    2025年9月14日
  • 当国家资本成为全球玩家:GIC的野心与隐忧

    去年在新加坡滨海湾散步时,偶遇一位前GIC基金经理。喝着三新元的热美式,他苦笑道:“我们管理着千亿资产,却要像特工一样隐姓埋名——连老婆都不知道我具体投了什么。”这句玩笑背后,藏着…

    2025年10月2日
  • 一尘网:当收藏品遇上互联网,是情怀还是生意?

    上周整理书房时,翻出一沓泛黄的邮票。突然想起十年前在邮币卡市场认识的老周——那个总爱穿褪色中山装、说话慢条斯理的老收藏家。他说现在年轻人都在”一尘网”上交易…

    2025年9月21日
  • 投资咨询:当金钱遇见人性,谁才是真正的风险?

    上周三下午,我坐在陆家嘴某间咖啡馆里,邻座两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激烈讨论着某个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他们面前的Excel表格密密麻麻铺满了数字,却始终没提及那个最关键的问题——如…

    2025年9月6日
  • 当数字开始说谎:静态投资回收期的温柔陷阱

    去年在杭州和一个做民宿的朋友喝酒,他兴奋地给我算账:”装修投了80万,预计五年回本!”我盯着他通红的眼睛,突然想起三年前另一个信誓旦旦说三年回本的咖啡馆老板…

    2025年9月5日
  • a类投资者

    当A类投资者开始焦虑 上周在陆家嘴的咖啡厅里,我遇到了一位老朋友——某私募基金的合伙人。他搅动着那杯68元的冷萃,突然叹了口气:“你知道吗?我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我们是A类投资者’…

    2025年10月31日
  • 投资啥意思?我花了十年才搞懂的两个字

    上周在咖啡馆,隔壁桌两个大学生兴奋地讨论着要”all in”某个网红币,那种炙热的眼神让我恍惚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刚毕业那会儿,我也以为投资就是在K线图里…

    2025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