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鲁大地上,银行股能开出什么花?
前几天和济南来的朋友喝酒,聊起他准备把积蓄投到齐鲁银行股票上,我差点被一口啤酒呛到。倒不是不看好这家银行,只是突然想起十年前在泉城广场边上看到的那排ATM机——那时候移动支付还没这么疯,取钱的队伍能排到芙蓉街口。现在呢?我都快忘了现金长什么样了。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作为扎根山东的老牌城商行,齐鲁银行总让我联想到姥姥家那个实木五斗柜——厚重、稳妥,但抽屉拉开时总会吱呀作响。去年他们搞数字化转型,我在APP上买了笔理财,那个操作流程啊,怎么说呢,就像让一个穿长衫的先生突然跳街舞,动作都对,但总透着股别扭劲儿。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银行股反倒成了避风港。你看最近股市跌得跟趵突泉枯水期似的,但金融板块倒是稳得像泰山石敢当。但问题在于,像齐鲁银行这样的区域性银行,到底是在守成还是在突围?
我专门翻了他们最近的财报。不良率控制得还行,但净息差收窄得像被压路机碾过——这几乎是所有银行的通病。最让我注意的是他们的普惠金融业务,听说在潍坊、临沂这些地方搞得风生水起。这倒让我想起去年去沂蒙山区采访时见过的场景:老乡们现在都用手机银行给苹果园下单化肥了。这种扎根基层的生态,说不定才是他们最深的护城河。

但有个矛盾我一直没想明白:现在大行都在下沉抢市场,而齐鲁银行这样的区域银行反而想往上走。上次看他们在青岛搞什么财富管理峰会,请来的嘉宾比客户还多。这种战略上的摇摆,就像让一个擅长做山东大包子的师傅非要去做马卡龙,不是说绝对做不好,但总让人觉得哪里悬得慌。
我那个济南朋友最后还是买了他们的股票。他说就当是给老家投信任票,毕竟在山东地界上,”齐鲁”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块金字招牌。这话让我愣了半天——也许在投资这件事上,地缘情感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得多?
临走时他嘟囔了句:”你看济南地铁修得慢吧?但每挖一铲子土都能冒出泉眼。这种地方的银行,急不得。” 我突然觉得,这话里可能藏着某种投资哲学:在快时代里做慢生意,或许才是区域银行最聪明的活法。
所以现在每次看到齐鲁银行的行情,我总会多盯两眼。倒不是真要跟投,就是好奇:在这片既出孔子也出煎饼的土地上,一家银行到底能长出怎样的生存智慧?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