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798的咖啡馆里,我遇到了老张。这个曾经在国企混得风生水起的家伙,现在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财务报表发愁。”早知道创业这么难,我打死也不会辞职。”他苦笑着对我说。这让我想起五年前另一个朋友小王,同样是放弃高薪创业,现在公司估值已经过亿。
为什么同样是从零开始,结局却天差地别?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在创业这场豪赌中笑到最后?
1. 不是”喜欢冒险”,而是”厌恶平庸”
大多数成功创业者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热爱冒险,不如说是无法忍受朝九晚五的平庸。马云当年辞去教师工作,不是因为特别喜欢冒险,而是受不了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这种特质很难用简单的”外向”或”内向”来概括——我见过极度内向的创业者,他们只是无法忍受在别人的规则下生活。
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创业”时,失败者通常会说”为了赚钱”或”不想打工”,而成功者往往会提到某个具体的问题或愿景——虽然这个愿景在旁人看来可能近乎妄想。
2. 对痛苦的耐受力比智商更重要
创业圈有个残酷的真相:最聪明的人往往不是最成功的。我认识一位连续创业者,他的第一个项目失败时负债300万,第二个项目撑了18个月后关门,直到第三个项目才终于找到出路。现在他常说:”创业不是比谁更聪明,是比谁更能挨打。”
这种特质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我们的教育系统奖励的是快速解题的能力,而现实商业世界奖励的是长期忍受不确定性的能力。就像我那位朋友说的:”每次我觉得快要撑不下去时,就会想起那些比我笨但比我坚持的人最后都成功了。”
3. 精明的赌徒:会算账的浪漫主义者
最成功的创业者往往是矛盾的结合体:他们既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要有会计般的精确计算能力。埃隆·马斯克就是典型——既能畅想火星移民,又能亲自计算火箭燃料配比。
这让我想起一个做餐饮的朋友。当其他人都跟风做网红店时,他坚持在郊区开了家饺子馆。”这里租金是市中心的1/5,而外卖配送范围能覆盖3个高端小区。”两年后,当那些网红店纷纷倒闭时,他的饺子馆已经开了第五家分店。
4. 孤独的偏执狂:当全世界都说你错了
几乎所有改变行业的创业者都经历过被嘲笑的阶段。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时,诺基亚高管公开表示”这玩意儿不会有人买”。Airbnb初创时期,投资人看到他们的商业计划书后直接笑出了声。
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偏执,既是创业者最宝贵的品质,也可能是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关键在于如何区分”坚持真理”和”固执己见”——这个问题连最成功的创业者都可能判断错误。
5. 最后一点:运气永远站在桌边
在采访了数十位创业者后,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运气因素被严重低估了。同一个商业模式,早三个月可能太超前,晚三个月可能就错过风口。那位做饺子馆成功的朋友私下跟我说:”如果当初那个商圈晚半年开发,我可能已经破产了。”
但这不意味着努力不重要。好运气更偏爱那些准备充分的人,就像巴菲特说的:”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所以,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当老板?我的结论可能有些残酷:那些明知道九死一生,却依然无法说服自己放弃的人;那些在所有人都说”不可能”时,依然能看到可能性的人;那些把失败视为必经之路而非终点的人。
如果你看完这些仍然热血沸腾,那么也许——只是也许——你具备了一些创业者的特质。但请记住老张的忠告:”创业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能忍受三年不赚钱吗?能接受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吗?能承担最坏的结果吗?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欢迎来到这个疯狂的世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