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798见了个老朋友,他攥着半杯凉透的拿铁突然问我:”你说现在最像猫科动物的职业是什么?”没等我接话,他自己揭晓答案:”融资顾问。就是那些自称能帮初创公司搞到钱的中介——白天优雅舔毛,夜里精准锁喉。”
这个比喻让我愣了两秒。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望京SOHO电梯里撞见的场景:某个穿着定制西装的男人正用德语打电话,袖扣闪着冷光,挂断瞬间突然切换到憨厚笑容,对身旁穿连帽衫的创业者说”王总放心,红杉那边我熟”。那种瞬息万变的姿态切换,确实像极了我家那只前一秒还在蹭裤脚、后秒就叼走金枪鱼的狸花猫。
融资猫们最擅长的就是把融资包装成玄学。他们发明了”赛道重构””价值锚点”这类漂浮在空中的词汇,就像猫咪把玩具藏进沙发缝——让你看得见轮廓却摸不着实体。有个从FA转行的朋友酒后吐真言:”真正值钱的不是资源库,是能让人相信你真有资源库的演技。”
但你说他们完全是骗子?也不尽然。去年某家做冷链物联网的公司,创始人是技术偏执狂,PPT做得像学术论文。换了三个FA都没成,最后被个戴猫头鹰胸针的女顾问接手。她直接把BP撕了重写,把”低温传感异构算法”改成”能让车厘子多活三天的魔法”,第二天就约到了百果园的战略投资部。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确实配得上抽走5个点的佣金。

这个行业最讽刺的悖论在于:真正需要FA的往往是那些最请不起FA的初创公司。就像刚断奶的幼猫最需要领路者,但猫妈妈早就被其他高价猫粮客户缠住了脚。我见过太多团队拿着最后五十万积蓄签FA,结果等来六场虚假路演——那些西装革履的猫科猎手,早就嗅到更肥美的猎物了。
最近发现融资猫们开始进化出新变种。有些转行做”融资教练”,按小时收费教创始人摆拍精英感;有些搞起反向收割,专挑投资人收会员费承诺推送好项目。最魔幻的是某个从动物行为学博士半路出家的FA,办公室摆满猫爬架,声称用族群领袖理论能提高30%融资成功率。荒诞吗?但他的客户名单里确实有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融资猫本就是资本丛林自然进化出的物种。他们既不是天使也不是吸血鬼,而是游走在灰度地带的生存艺术家。就像小区里的流浪猫,你说不清它到底是捕鼠能手还是翻垃圾高手,但每个深夜的路灯下,总能看到它踏着精准的猫步,把影子拉成一把丈量现实的尺子。
只是偶尔会想,当所有创业者都学会用猫步走路时,这片丛林会不会只剩下优雅的狩猎仪式,再也长不出真正的参天大树?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