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迷雾:当数字吞噬了人性
去年深秋,我在陆家嘴的星巴克偶遇一位老同学。他西装革履,指尖在平板电脑上飞快滑动,屏幕上跳动的红绿曲线像极了ICU里的心电图。”易方达新经济?我重仓三年了,”他啜了一口冷萃咖啡,”不过说实话,我连基金经理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这句话像根针,刺破了金融街的浮华表象。我们投资的不再是工厂、技术或团队,而是一串六位数的代码——001018。这个数字组合每天牵动着数十万人的心跳,却没有人追问:代码背后,究竟是谁在主宰我们的财富命运?
易方达新经济基金的宣传册上印着”聚焦科技创新赛道”的标语,多么诱人的承诺。但当我翻遍持仓明细,发现前十重仓股与同类产品高度雷同时,突然意识到所谓的”新经济”早已沦为资本的语言游戏。基金经理们像约好了似的集体扑向新能源和半导体,美其名曰”共识性机会”,实则是用投资者的钱玩着俄罗斯轮盘赌——反正赌输了有管理费保底,赌赢了则能收割明星光环。
最讽刺的是,我们这些自诩聪明的投资者。一边在社交平台嘲讽大妈们追捧黄金,一边却对基金抱团现象视若无睹。记得2021年那波消费股崩盘吗?当时某个著名基金经理的离职引发连锁踩踏,那些号称”深度研究”的机构投资者,跑得比受惊的兔子还快。说到底,这个行业里多数人只是在豪华的办公楼里从事着高级的羊群行为。
或许真正的”新经济”该是反共识的。当所有人盯着K线图时,有人该去工厂看看光伏板的实际产能;当分析师扎堆调研互联网大厂时,需要有人去县城观察数字化转型的真实痛点。投资本应是连接资本与实业的桥梁,现在却异化成数字游戏——业绩归因报告里满是αβγ系数,唯独缺少”这家公司是否让世界变好”的评估维度。
我至今记得2008年在旧金山湾区看到的场景:真正的风险投资人在车库里和创始人一起吃披萨,手指沾着油污讨论产品原型。而今的资管行业,基金经理通过视频会议”调研”,研究员用爬虫数据替代实地走访,决策会上PPT比事实更重要。当投资退化成纯粹的数字运算,所谓”新经济”终究只是旧赌场换了新筹码。

那个下午我最后问老同学:”如果现在让你把积蓄交给二十年前的自己打理,你会更放心吗?”他盯着杯中渐融的冰块,沉默了整整十七秒——这在该秒级交易的时代,漫长得像个世纪。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