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前准备,来看看你还想创业吗?

创业前准备:那些没人告诉你的暗黑生存法则

(一)咖啡因与幻觉

凌晨三点的共享办公空间里,我盯着第17版BP发呆。隔壁工位的连续创业者老王突然凑过来:”知道为什么星巴克总开在创业园区吗?不是为了提神,是为了让创始人产生’我喝得起30块咖啡’的财务自由幻觉。”这个地狱笑话让我差点被燕麦拿铁呛到——我们都在用消费主义幻觉对冲创业焦虑。

(二)”资源诅咒”悖论

去年帮朋友看项目时遇到个富二代,张口就是”我爸认识红杉的人”。三个月后再见,他瘫在电竞椅上念叨:”原来人脉太多也是诅咒。”这让我想起非洲钻石矿的困境:资源越丰富,越容易忽视基本功。当你能轻松约到投资人喝下午茶时,谁还会认真打磨那该死的单元测试?

(三)反向尽职调查

创业前准备

多数人都在教你怎么写BP,但我在天使轮被坑后才明白:调查投资人比做路演更重要。那个总穿Patagonia的”环保科技信徒”VC,私下竟在东南亚开赌场。现在我的抽屉里永远放着三份文件:NDA、股东协议,和一份从征信系统搞来的投资人背景报告。

(四)备胎经济学

见过太多”All in”的悲壮故事后,我发明了”三线并行”生存法则:A项目拿融资,B项目做现金流,C项目是永远不告诉任何人的保底退路。就像搏击俱乐部里说的:”给自己留条后路,整个世界才会为你让路。”虽然杰克后来把这话搞砸了。

(五)情绪套利指南

创业最反人性的地方在于:你要在失眠的夜里把焦虑包装成”颠覆性愿景”,在发不出工资时表演”一切尽在掌控”。有次我在投资人面前强撑镇定,事后发现西装后背全湿透了——原来人类真的可以一边微笑一边生理性颤抖。

(尾声)生存者偏差

现在每次看到”90后CEO融资过亿”的新闻,我都会打开电脑里的隐藏文件夹。那里存着327家死亡公司的尸检报告,从豪华团队到精美BP一应俱全。它们提醒我:创业从来不是准备充分后的起跑,而是在迷雾中不断修正弹道的生存游戏。

(后记)

写完这篇文章时,老王发来消息:”刚把公司卖了,去大理开民宿。”配图是撕碎的Term Sheet和一把吉他。你看,最好的创业准备,或许是先想清楚怎么优雅地失败。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304/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2025年8月29日 下午1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