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炼金术:当数字开始说谎
去年冬天,我在陆家嘴某栋写字楼的37层,目睹了一场堪称行为艺术的基金路演。那位西装笔挺的基金经理,用三块曲面屏展示着阿尔法贝塔伽马,PPT里旋转着量子计算加持的择时模型。台下坐着的中年人们眼神炽热,仿佛在观看魔术师从空帽子里变出兔子。散场时有个阿姨拉住我:“他们说年化20%很保守,你觉得呢?”我看着她眼角的细纹和磨损的皮包提手,突然被一种悲凉击中——我们到底是在传授理财之道,还是在给赌场拉新客?
基金行业最成功的骗局,是把运气包装成能力。我翻过某明星基金经理十年前写的投资札记,那时他还在抱怨A股是“猴市”,交易策略写得像中学生日记。如今同样的操作被冠以“逆向布局”“穿越周期”的炫目光环,当年随机扔飞镖选中的牛股成了“深度调研的硕果”。这行当最吊诡的是:业绩差时怪市场风格漂移,业绩好时夸风控体系卓越,横竖都能自圆其说——像极了分手后永远正确的恋爱大师。
现在课程都在教什么?夏普比率测算、大类资产配置、Fama三因子模型…去年某知名训练营甚至开始教学员用Python写量化策略。但没人告诉那些年轻人,2015年股灾时多少精密如瑞士钟表的模型集体失灵,就像暴雨天被冲散了的蚂蚁军团。我认识个复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把自己三十万积蓄和亲戚凑的百万资金全都输在自以为完美的多空策略里,最后去云南卖咖啡豆还债。他说晒着太阳磨豆子时,才终于懂了什么叫真正的风险对冲。
最该被写进教材扉页的警告,应该是巴菲特那句被曲解了半个世纪的名言:“别人贪婪我恐惧”。现在基金们嘴上念着这句经,身体却很诚实地在赛道股泡沫里疯狂内卷。新能源火时全仓光伏,AI疯时集体追芯片,最近又开始扎堆抢高股息——这哪里是价值投资,分明是穿着西装挤兑银行。某个管理百亿资金的学长酒后吐真言:“排名压力比高考还狠,你可以不赚钱,但不能比别人赚得少。”
或许真正的基金管理课,该从拆除数据崇拜开始。让学员先去菜市场蹲三个月,看猪肉贩子怎么根据雨季长短调整库存,跟奶茶店老板学怎么用三种糖浆调配风险收益比。或者更狠一点,把学员扔进深山古寺抄三个月心经——毕竟能忍住不在牛市巅峰发新产品、不在熊市底部被迫清盘,比会算DCF模型重要得多。金融的本质是跨期价值交换,而现代基金业却活生生把它做成了即时满足的快消品。
那天离开展厅时,电梯里遇到刚演讲完的基金经理。他正扯着领带发微信语音:“晚上让渠道那边再催催,就说额度快抢完了…”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汗湿的额头上,像极了赌场轮盘灯的反光。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