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档子事儿:当理想主义遇上现实主义的血腥搏杀
去年冬天,我在深圳科技园的一家24小时咖啡馆里,目睹了一场典型的创业”谋杀案”。角落里那个连续熬夜三天的年轻人,突然把笔记本电脑狠狠合上,对着空气咒骂了一句:”去他妈的改变世界!”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又一个理想主义者被现实生吞活剥。
一、创业神话的祛魅仪式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被灌输了太多创业神话。比尔·盖茨辍学改变世界,乔布斯在车库里创造奇迹,马云在公寓里编织电商帝国…这些故事像精神鸦片一样让人上瘾。但没人告诉我们,盖茨他妈是IBM董事,乔布斯有个在惠普工作的邻居,而马云在创业前已经当了7年英语老师。
我有个执意要开奶茶店的表弟,最近终于认清了现实。他原以为”只要产品好就有人买单”,结果三个月后才发现,隔壁连锁店用过期奶精照样门庭若市——因为人家花80万买了商场最好的位置。这让我想起彼得·蒂尔在从0到1里说的那句刻薄话:”竞争是输家的游戏”,可惜大多数人读到时已经血本无归。

二、那些创业导师不会告诉你的肮脏秘密
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创业方法论,从精益创业到增长黑客,听起来都像金科玉律。但去年帮我朋友收拾倒闭的工作室时,我们在垃圾桶里发现了更真实的创业指南:一叠没支付的供应商账单,三份不同版本的假财报,和半瓶已经过期的抗抑郁药。
最讽刺的是,真正赚钱的创业者往往在干着最”不酷”的事情。我认识个做殡葬用品电商的90后,靠着在县城批发骨灰盒,去年净利比我那些搞区块链的朋友加起来都多。他的成功秘诀?”找那些刚死了人的小区,在业主群里发广告。”这种实操智慧,MBA课程里永远学不到。
三、幸存者偏差与系统性愚蠢
创投圈有个恶心的潜规则:他们把创业失败美化成”试错经验”。但没人会告诉你,大多数失败根本不是因为不够努力或没抓住风口,而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完蛋的系统性愚蠢。
就像我那学艺术的大学同学,非要把”用AI生成后现代诗歌”当创业项目。他拿了50万天使投资,结果发现愿意为机器诗歌买单的人,还没他APP的bug数量多。这种项目能活下来才是对市场经济最大的侮辱。
四、反向创业学:不如先学会不创业
经过这些年观察,我总结出一套”反向创业法则”:
1. 如果某个赛道突然出现大量媒体报道,说明已经红海了
2. 投资人集体追捧的概念,通常离泡沫破裂只剩18个月
3. 所有”解决痛点”的创业想法,90%是在解决根本不存在的痛
4. 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不性感”的传统行业缝隙里
去年有个做校园洗衣服务的项目找我咨询,我建议他们别搞什么智能柜和APP,直接承包大学后勤部的老式洗衣机,在机器上贴二维码就行。结果这个毫无技术含量的方案,现在日均订单是那些”智慧洗衣”创业公司的三倍。
五、创业者的终极悖论
最吊诡的是,那些真正适合创业的人往往不会去创业。我认识最厉害的连续创业者,是个初中毕业的温州商人。他根本不懂什么商业模式画布,但深谙两个真理:1)所有生意本质都是低买高卖 2)现金流比情怀重要一万倍。
而那些整天把”颠覆””重构”挂在嘴边的理想主义者,最后大多成了创业烈士墙上又一个名字。就像我在咖啡馆遇见的那位,后来听说他回老家考公务员了——这可能是他做过最明智的商业决策。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怎么自主创业?我的建议可能很扫兴: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接受未来三年活得像个乞丐,能不能笑着面对亲朋好友的嘲讽,能不能在发现想法是坨屎时果断放弃。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至少具备了创业者的第一个特质——对自己够狠。
至于改变世界?等你能连续六个月给员工按时发工资再说吧。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