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三里屯某共享办公空间目睹一场荒诞剧:二十出头的创业者对着手机镜头嘶吼”我们的区块链社交APP将颠覆一切”,屏幕另一端三位投资人昏昏欲睡地滑动着竞品分析报告。当年轻人说到”日活用户47人”时,某位投资人突然打断:”直接说,你要多少?”——像极了菜市场里问价的顾客,只不过秤上摆弄的是尚未诞生的未来。
创业投资网络早蜕变为某种超现实剧场。那些精心编排的路演视频里,每个创始人都在模仿乔布斯式的停顿与眼神,PPT的饼图画得比中秋月饼还圆润动人。我见过最讽刺的案例是某个”反内卷办公软件”项目,团队连续熬夜72小时剪辑宣传片,制片助理在第八次修改时晕倒在调色台前——他们正在贩卖的,恰是自己正在吞噬的毒药。
资本市场的吊诡在于,它既渴望秩序又崇拜混乱。某知名平台首页推送着”用AI重构传统文化”的项目,点进去发现是让ChatGPT写格律诗;另一个获千万投资的”元宇宙教育”产品,实际效果堪比二十年前的电子宠物机。有投资人私下跟我苦笑:”现在评估项目不看商业模式,看谁能把科幻小说术语堆得更花哨。”这让我想起古罗马的角斗场,只不过如今厮杀的不是武士而是PPT,观众席上挥舞红绿手帕的变成了穿西装的风险资本家。
真正令人脊背发凉的不是荒诞本身,而是系统性的价值扭曲。我跟踪过某个农产品溯源项目,实打实帮山区农户提升了23%溢价能力,却在所有平台被归类为”缺乏想象力”。相反地,某个宣称”用脑机接口解构Z世代睡眠”的团队,靠着三支赛博朋克风概念视频就募到四轮投资——尽管他们的硬件原型至今连只蟑螂的脑电波都测不准。

或许我们早已陷入特里林所说的”诚与真”的困局。当某个健身APP把用户深蹲数据包装成”元宇宙运动资产”,当养猪场物联网被重新定义为”农业元宇宙基建”,语言本身就在资本蒸煮下变质发酵。有次我翻看某项目方的BP,在第四页才看懂他们所谓的”去中心化情感价值链”原来是个婚恋APP——这感觉就像看见有人给白菜贴金箔拍卖,还真有人举牌。
暗流之下另有玄机。真正聪明的玩家开始玩”负向炒作”,某做工业传感器的团队故意把PPT做得丑如毕业论文,把”三年亏损预期”做成霓虹灯特效放在首页。结果反而有投资人觉得”这团队实在”,估值比同类高出40%。你看,当所有人都在夸耀火焰时,展示伤疤反而成了最新鲜的广告。
站在2024年的拐点,我恍惚觉得创业投资正在经历某种返祖现象。某个凌晨两点,我刷到个视频:陕北农民举着沾满泥土的手机直播苹果园,磕磕绊绊讲解疏花技术,评论区突然冒出个蓝V账号问:”考虑过用区块链做果实溯源吗?”老人对着镜头茫然眨眼:”啥链?我这儿只有灌溉渠。”——那一刻,某种粗粝的真实刺破了精心编织的泡沫。
或许真正的投资革命,会发生在所有神话破产之后。当那些披着科技外衣的皇帝们终于被发现没穿衣服,当资本重新学会凝视泥土而不是追逐幻影,我们才会懂得:最颠覆的创新,从来不需要元宇宙的滤镜。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