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在国聚德排队买烤鸭时,前面穿灰色西装的男人正用流利的英文谈着ESG投资,挂掉电话转身就用京片子抱怨”这队排得真够邪乎”。这种割裂感突然让我想到国泰集商北京基金——那些在国贸顶层会议室里敲定的数十亿交易,最终不都要落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吗?
有意思的是,这家顶着”国字号”却玩着市场游戏的机构,总让我想起老北京胡同里的跨界混搭。你说它保守吧,他们去年投的那个AI煎饼果子机器人项目比硅谷风投还大胆;说它激进吧,决策流程又带着国企特有的谨慎印记。这种矛盾体质恰恰成了他们的护城河——既能在政策红线上跳华尔兹,又敢在创新赛道上玩漂移。
我认识个在里头做VP的老哥,有次撸串时吐槽说他们内部把投资策略叫”二锅头哲学”:表面清澈见底,入口辛辣刺激,后劲还让你睡不着觉。就像他们去年悄悄布局的社区养老项目,看起来是响应政策号召,实则藏着对银发经济底层逻辑的颠覆性理解——这年头,连广场舞大妈的消费数据都成了估值模型参数。
最魔幻的是他们的尽调团队。别家基金看报表时,他们的人可能在胡同里跟大爷下象棋,在菜市场跟摊主唠嗑。有次因为发现目标公司食堂的炸酱面配方三年没变,竟推断出管理层缺乏创新意识——这种带着葱蒜味的尽调方式,反倒躲过了好几家独角兽的财务陷阱。

但你说这套接地气的打法真能持续吗?现在年轻投资人更习惯看代码而非察言观色,算法生成的投资建议和老师傅的”商业嗅觉”天天在会议室打架。有次看见他们95后的分析师把老合伙人的经验谈直接转成区块链术语,那场面荒诞得就像用大数据分析相声包袱的响度。
说到底,这种带着烤鸭酱味的资本游戏,正在重构我们对”本土智慧”的认知。当别的基金在追捧元宇宙时,他们琢磨的是怎么把社区小卖部的流水证券化;当所有人盯着纳斯达克,他们却在研究菜市场电子支付的金融衍生可能——这种”往下看”的投资哲学,或许才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有趣的悖论。
(写完突然想起,上次那家AI煎饼摊子,好像真拿到他们B轮融资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