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那个深夜的来电
上周三凌晨1点,老同学阿强突然打来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啤酒罐被捏扁的声音:”兄弟,我可能被中和应泰那帮人给坑了。”这个在菜市场砍价从没输过的精明人,居然在所谓的”财务自由课程”上栽了跟头。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某写字楼里看到的场景——西装革履的”理财导师”们,正用保时捷钥匙扣当教具,给大妈们演示”复利奇迹”。
(二)知识付费外衣下的赌场

中和应泰最狡猾的地方,是把传统杀猪盘包装成”财商教育”。他们深谙现代人的焦虑——既想暴富又怕风险,于是创造出”学习致富”的幻觉。我翻看过他们的课程表,从《K线战法》到《主力资金追踪》,专业名词堆砌得像米其林菜单,但核心永远指向那个神秘的”内部消息群”。
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他们的公开课总爱用”清华北大”的教室照片当背景,却从不敢拍讲师正脸。这让我想起街头象棋残局骗术——摆棋人永远强调”大师棋谱”,但绝不告诉你他是怎么换子的。
(三)韭菜的自我修养
某种程度上,受害者也在配合这场骗局。我见过不少学员,明知29800元的”至尊VIP班”有问题,却抱着”万一是真的呢”的心态入场。这种心理就像买彩票——人们其实是在为”可能性”买单,而不是真的相信能中奖。
有个讽刺的对比:中和应泰的学员群里,天天有人晒”老师带单盈利截图”,却没人敢发账户总盈亏。这年头,连骗子都知道要给人留足”体面亏损”的空间。
(四)监管的”马奇诺防线”
现在回头看,这类骗局的套路简直像复读机:先是用”免费课”引流,接着用”限时优惠”逼单,最后用”内部渠道”收割。但为什么总能成功?因为我们的金融监管就像马奇诺防线——骗子早就学会绕道而行。
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或许该要求所有理财课程像香烟盒那样,强制标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警示语,并且字号不得小于课程标题的二分之一。
(五)当我们在谈论理财时
最近总有人问我:”那到底还能相信谁?”说实话,我也没标准答案。但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凡是把”财务自由”说得像超市促销一样简单的,基本都可以拉黑。真正的理财教育应该教会人们识别风险,而不是制造一夜暴富的幻觉。
最后说个黑色幽默:我那个被骗的老同学阿强,现在改行去送外卖了。他说这次终于懂了什么叫”确定性收益”——每单6块钱,实实在在。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