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陆家嘴的咖啡厅里,我撞见老张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抓耳挠腮。这位做了二十年外贸的老江湖,此刻盯着报表上”出口外汇净收入”那栏数字,眼神活像在看天书。”你说这玩意儿,”他猛灌了口美式,”怎么比我去年实际到账的美元少了三成?”
这场景让我想起2015年帮某纺织厂做汇率对冲时,财务总监信誓旦旦说净收入增长15%,结果年底发不出年终奖的闹剧。所谓净收入,就像被美颜滤镜处理过的自拍——光鲜亮丽的表面下,藏着太多不愿示人的褶皱。
【被遗忘的”影子成本”】
教科书告诉我们净收入=外汇收入-业务成本,但这个公式干净得可疑。去年宁波某电器出口商向我展示的报表就很有意思:他们把海外仓的滞销库存折算成”预期收入”,却对亚马逊FBA的长期仓储费轻描淡写。更魔幻的是,有些企业把给海外客户的”灰色佣金”包装成市场推广费,这些藏在财报附注小字里的把戏,让净收入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汇率游戏的障眼法】
我总怀疑会计们有个秘密社团,专门研究怎么把汇率波动变成数字魔术。见过最绝的案例是某车企在人民币6.3时确认收入,却在6.8时支付供应商——账面上净收入亮眼,实际到手的钱却缩水8%。这就像在台风天称体重,还非说自己是瘦了。
【政策红利下的幻觉】
现在各地政府的外贸补贴政策,活像给企业注射的兴奋剂。深圳有家无人机企业,30%的”净收入增长”其实来自出口退税调整。等今年补贴退坡,那些漂亮的增长曲线怕是要现出原形。这让我想起老家养蟹的叔伯——给蟹喂激素时个个膘肥体壮,等停料了才发现都是虚胖。
最近帮某跨境电商做尽调时发现个黑色幽默:他们引以为傲的2000万美元净收入里,有300万是客户拒收后退回又二次销售的库存,150万是俄罗斯客户用冻结卢布支付的”纸面财富”。财务总监还振振有词:”审计所都认的账,能有假?”
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净收入”这个概念。当海运费比货物本身还贵,当信用证成了赌博工具,当退税政策月月变脸,那个躺在报表里的数字,早该扒掉皇帝的新衣。下次看到某企业炫耀净收入增长时,不妨多问一句:您这钱…真能取出来吗?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时收到老张微信,说他们那笔”消失的外汇”终于找到了——原来被银行自动换成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了。你看,在这个魔幻的外汇江湖里,连钱都会自己玩捉迷藏。)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