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抄底”时,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上周三凌晨三点,我被一通电话惊醒。老同学王胖子在电话那头喘着粗气:”老张,中和应泰的抄底指标又闪了,这次是真的要出手了吧?”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突然想起五年前那个同样令人窒息的夜晚——我们自以为抓住了”黄金坑”,结果抄在了半山腰。
这大概就是所有技术派投资者的通病:我们太相信那些花花绿绿的指标公式了。中和应泰的抄底先锋指标?说白了不过是一堆移动平均线和成交量指标的排列组合。有意思的是,当这个指标在2018年大熊市里连续发出12次买入信号时,居然有分析师在研报里写着”该指标正在积累上涨动能”——要我说,这简直就像是在泰坦尼克号上夸救生艇颜色真好看。

我见过太多人把技术指标当圣经。去年在陆家嘴一家私募,他们的交易员对着六块显示屏上的指标手舞足蹈,却对财报里明显的存货异常视而不见。结果呢?那个号称”精准抄底”的组合,最后跑输大盘27个百分点。这让我想起巴菲特那句老话:”在华尔街开着劳斯莱斯的人,往往都是向坐地铁的人问路的。”
但话说回来,中和应泰这套指标最狡猾的地方在于——它偶尔还真能蒙对。就像那个著名的”猴子扔飞镖选股”实验,总有几个幸运儿能连续命中。问题在于,我们总是过分关注那几次成功的案例,而对更多的失败视而不见。心理学上管这叫”幸存者偏差”,我们交易员私下叫它”指标PUA”。
最近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当市场真正见底时,这些指标往往是最安静的。就像2020年3月那个恐慌的早晨,所有技术指标都死气沉沉,反倒是菜市场大妈们的恐慌性抛售给出了最真实的信号。这不禁让我怀疑,或许真正的抄底信号根本不在那些复杂的公式里,而在超市抢购卫生纸的人流中?
有个私募大佬曾跟我说过句掏心窝子的话:”所谓抄底指标,就是给不敢承认自己也在猜的人,一个看起来科学的借口。”现在想想,那些花里胡哨的公式,本质上和古代占卜用的龟甲有什么区别?都是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给自己找的心理安慰。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某个”神奇指标”又发出买入信号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在投资,还是在给自己壮胆?毕竟在金融市场里,最贵的从来都不是金钱,而是我们那些自欺欺人的幻觉。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后,王胖子又打来电话——他这次终于忍住了没出手。你看,有时候最大的收益,就来自于承认自己根本看不懂那些指标。)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