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开始怀疑自己
上周和老王喝酒,这位二十年股龄的老江湖突然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这走势…像极了08年雷曼爆掉前那味儿。”我凑过去一看,满屏环保色,连茅台都跌穿了去年疫情底。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笑他神经过敏——直到自己打开交易软件,看见自选列表里唯一飘红的是某只马上退市的ST股。
一、被戳破的叙事泡沫
现在所有分析都在复读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经济数据疲软这些标准答案。要我说,这些充其量只是引信,真正炸开的是支撑过去五年牛市的核心叙事:无限流动性幻觉下的永恒增长神话。
记得2021年元宇宙最火时,有个创业小伙在路演时对我说:“我们不需要盈利模型,美联储印钞机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当时全场投资人鼓掌叫好——现在回想简直荒诞得像黑色幽默。当实际利率从-1%跳升到+2%,所有建立在“免费资金”之上的估值模型都成了沙堡。这根本不是寻常周期调整,而是信仰体系的重构。

二、算法时代的集体癫狂
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这次下跌的机械性。周三大跌那天我盯盘四小时,发现个诡异现象:每次跌破关键技术位,抛盘量级和节奏精准得像节拍器。后来问量化基金的朋友才知道,现在超过60%的交易量来自算法——它们识别到“恐慌模式”信号后,会启动正反馈式屠杀。
人类至少还会犹豫要不要在茅台1600块时砍仓,机器只会执行“跌破年线+成交量放大≥1.8倍→清仓”的指令。某种程度上,我们正在目睹一场由人类编写却失控的数字踩踏。这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失控游走球,制造者自己都拦不住。
三、藏在K线背后的时代褶皱
如果只看技术面就太浅了。我更喜欢观察那些边缘信号:某知名私募创始人突然开始天天写哲学散文,券商金牌销售的朋友圈从“重磅推荐”变成武夷山茶道班照片,甚至连楼下面馆老板都把“炒股致富”的招牌撤了改卖预制菜…
这些毛细血管式的变化告诉我,这次下跌的本质是全社会风险偏好的结构性下移。当年轻人开始囤黄金而不是买比特币,当企业主忙着换美元而不是扩产能——这不是能用货币政策简单逆转的情绪波动,而是代人级的创伤记忆形成。
尾声:在失重中寻找新锚点
昨晚路过陆家嘴天桥,看见个穿西装的中年人靠着栏杆吃便利店饭团。他手机屏保还是巴菲特名言“别人恐惧我贪婪”,但盯着K线的眼神分明是困兽般的茫然。我突然想起彼得·林奇那句话:“股市下跌就像科罗拉多州的暴风雪,每次都觉得再也过不去了,但春天总会来。”
只不过这次,我们需要在融化的雪水里重新辨认方向。当旧地图失效时,或许该抬起头——看看那些真正穿越周期的东西:能源转型里的钒电池、老龄化背后的银发科技、甚至是被错杀的国产传感器龙头…毕竟资本市场的每次崩溃,都是给清醒者的馈赠。
(写完这篇时窗外飘雨,电脑弹窗跳出某地产巨头美元债违约消息。得,明天开盘又是个刺激的交易日。)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