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成都一家茶馆里,我碰见个自称“大决策学员”的老哥。他攥着手机盯盘,指甲缝里还沾着辣椒油,嘴里念叨着“金叉死叉”,可屏幕上一片环保色。我问他赚到钱没,他咧嘴一笑:“交学费的时候,老师倒是赚麻了。”
这话糙理不糙。四川大决策这类投顾机构,总爱把“稳赚”俩字挂嘴边,可股市里哪有什么稳赚的买卖?要我说,他们真正的赢家分三种人,但都和普通散户想的不一样。

第一种赢家,是“卖铲子”的人。
19世纪淘金热里发财的不是矿工,是卖牛仔裤和铁锹的。股市也一样——大决策的讲师、开课平台、甚至给他们做PPT的外包公司,旱涝保收。我认识个给某机构写“必胜战法”文案的编辑,自己从不炒股,倒靠稿费在麓湖买了套公寓。你说讽刺不?
第二种赢家,是“反着用”的人。
真有高手会把投顾推荐当反向指标。去年某次直播里,讲师激情推荐一只“主力潜伏”的芯片股,结果次日冲高回落连跌三周。但有个私募朋友私下说:“他们推票前常有大单埋伏,等散户跟风时就出货——我们专盯着这些票做空。”你看,同样的工具,有人当韭菜镰刀,有人当藏宝图。
第三种赢家,是“人间清醒”的人。
青羊区有家面馆老板,墙上贴着大决策的K线图,却只用来垫外卖。问他为啥,他甩着抄手说:“我晓得自己不是那块料,但花3888买个心安,和去庙里烧香差不多嘛。”这种人心态稳得可怕,反而在牛市里能喝到汤——因为他知道自己赚的是面馆的钱,不是股市的。
说到底,股市像成都的天气:预报说有太阳,你带伞反而躲过一场雨。大决策们教的“战法”,本质上和火锅店里的“祖传秘方”一样——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写完看了眼窗外,正好有辆贴着“财富自由培训班”广告的面包车开过。司机叼着烟,方向盘上挂着平安符。)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