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云智投:当”AI荐股”沦为收割韭菜的新镰刀
上周三凌晨三点,我被一通电话惊醒。电话那头是老同学阿强带着哭腔的声音:”完了,全完了…中广那个王八蛋老师让我满仓的股票,现在跌得连我妈都不认识了…”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个向我哭诉被”智能投顾”坑害的朋友。挂掉电话,我盯着窗外泛白的天色,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全民理财的时代,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精心设计的”合法诈骗”。

中广云智投这类平台最狡猾的地方,在于他们完美抓住了当代人的两大焦虑:对财富的渴望,和对技术的迷信。他们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这类光鲜词汇包装着最古老的骗局,就像给算命的铜钱披上了量子计算的外衣。
说来讽刺。去年我在某券商策略会上,亲眼见过中广的一个”首席AI分析师”。当有人问及模型的具体参数时,这位西装革履的专家突然结巴起来,最后竟憋出一句”这是商业机密”。后来打听才知道,这位”AI专家”三个月前还在某P2P平台当客服主管。
这些平台的收费套路堪称行为艺术。先是9.9元的”小白训练营”,接着是8888元的”VIP策略”,最后是上不封顶的”私人订制”。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某退休教师被诱导抵押房子购买”机构专用策略”。这种层层递进的收割方式,简直是把PUA战术运用到了金融领域。
更吊诡的是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平台往往打着”投教”旗号,用”历史业绩仅供参考”的免责声明当护身符。就像我认识的一位监管朋友说的:”他们总能在违规的边缘跳探戈——当你觉得他要踩线时,他恰好收回了脚。”
最让我脊背发凉的是他们的用户画像系统。通过直播间的弹幕、问卷测试、甚至用户观看时长,他们能精准识别出最容易上当的人群:通常是有点积蓄但缺乏金融知识,渴望快速致富的中年群体。这套筛选机制之精准,让传统电信诈骗都相形见绌。
记得有次我伪装成小白混进某个荐股群,目睹了教科书般的心理操控。先是让部分用户小额盈利制造”幸存者偏差”,然后通过”老师”的权威形象打压质疑声,最后用”别人都加仓了你还在犹豫”的话术激发从众心理。这种精神控制术,恐怕连传销组织都要来取经。
可笑的是,这些平台总爱标榜”打破机构信息垄断”。但看看他们推荐的标的吧——不是成交量低迷的小盘股,就是庄股痕迹明显的”妖股”。这哪里是信息平权,分明是把散户往屠宰场引。
现在每当看到”AI量化选股””智能波段提示”这类广告,我就想起阿强那晚的哭声。在这个算法统治的时代,我们或许更该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当某个致富方法被大肆宣传时,这个方法本身往往已经成为一门生意——而你就是这门生意的原材料。
(写完这篇文章时,我的邮箱突然收到封邮件:”您关注的股票已出现买点…”——看来中广的爬虫比我想象的还要敬业。)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