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城股份”不再只是代码600860
我这人有个毛病,每次看到股票代码,总忍不住琢磨背后的故事。就拿600860来说吧,京城股份——这名字听着就带点国企的沉稳,又隐约透着一丝京城特有的矜持。但说实话,我第一次注意到它,不是因为财报或者K线图,而是因为一场饭局。
去年冬天,我和一位在装备制造业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师傅涮羊肉。几杯二锅头下肚,他眯着眼说:“你知道现在最魔幻的事是什么吗?是那些天天喊着‘氢能源’、‘碳中和’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有些公司早三十年就在搞储氢罐了。”他筷子一指窗外,“就像京城股份,人家九十年代就开始玩压力容器,现在倒成了风口上的‘新贵’?”说完自己先笑了,带着点行业老兵的讽刺。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是啊,我们总爱追逐标签,却常常忽略本质。600860最近被捧成氢能概念股,股价窜得欢——但说实话,这公司骨子里还是那个做钢制气瓶的“老工匠”。它的爆发与其说是技术突破,不如说是时代终于追上了它的老本行。
但问题恰恰在这儿:当一家公司突然被资本贴上金光闪闪的标签,它还能不能守住自己的节奏?我翻过他们的年报,毛利率常年徘徊在20%左右,谈不上多惊艳,但稳得让人安心。现在可好,券商报告里满屏“氢能龙头”、“碳中和核心标的”,仿佛明天就能再造一个宁德时代。这让我想起去年炒元宇宙的那波——概念满天飞,最后落地的是VR眼镜卖场和游戏皮肤公司。

我不是说氢能没未来。恰恰相反,我甚至觉得这可能是少数几个中国能弯道超车的领域。但投资最怕的就是把长跑当短跑炒。京城股份的储氢瓶技术确实有积累,可你要指望它明年利润翻三倍?去看看他们研发费用占营收比吧,才3%出头——不是不努力,而是这个行业本来就需要慢工出细活。
更让我警惕的是市场的“叙事暴力”。现在只要沾上新能源,股价就能脱离地心引力。但京城股份真正值钱的,反而是它那些不起眼的传统业务:氧气瓶、车用LNG气瓶,这些才是现金流的基本盘。就像你家里有个祖传的青花瓷碗,天天用来吃饭不觉珍贵,突然有人说这是古董,全家人就开始端着碗不敢盛饭了——荒谬又真实。
最近他们的股价震荡得厉害,今天涨停明天跌停,像极了2015年暴风科技的那场狂欢。有个做量化的朋友跟我说:“别琢磨基本面了,现在这就是个情绪指标。”这话让我后背发凉。当一家制造企业的股价脱离产品本身,成为赌桌上的筹码,最后买单的会是谁?
也许我太悲观了。毕竟这次有政策托底,氢能写进了十四五规划。但看看隔壁光伏产业走过的路:尚德、英利当年谁不是风口上的猪?结果呢?行业真正活下来的,是那些熬过周期、默默扩产的通威、隆基。京城股份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如何不被资本的泡沫噎死。
写完这些,我突然想起那位老师傅最后说的话:“我们这行啊,比的是谁活得久,不是谁跳得高。”筷子往锅里一搅,“就像这羊肉,冻卷的嫩,但手切的才经得起煮。”
你说,资本市场什么时候才能学会“手切”的耐心?
(写完看了眼行情,今天又跌了4.3%。呵,果然没人爱听慢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