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路过街角的彩票站,又看到那个熟悉的场景——几个中年人围着走势图指指点点,嘴里念叨着“生肖对冲”、“五行轮转”。我不禁哑然失笑,这种将玄学与投资混为一谈的行为,简直像在用占星术指导航天工程。
说起来,“六合基金”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荒诞的戏剧性。去年在深圳参加金融论坛时,有个西装革履的基金经理居然在PPT里展示用周易推演的资产配置模型。当大屏幕上出现“坎卦宜配置水务板块”的字样时,台下那些拿着百万年薪的分析师们竟然都在认真做笔记——这场景荒诞得让我差点把咖啡喷在前排听众的定制西装上。
其实细想之下,这种玄学投资的盛行暴露了当代人面对不确定性的集体焦虑。当标准的β系数和α收益无法带来确定性时,人们宁愿相信生肖相克这类伪逻辑。我有个朋友曾经坚持根据每日黄历决定调仓时机,结果在“忌交易”的日子里错过了一波科技股行情。最讽刺的是,他后来把亏损归咎于没有严格遵循黄历的“财神方位”。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看,这种现象或许反映了人类认知的某种退化。当算法交易已经精确到微秒级,却有人还在用千年前的占卜术决策,这种时空错位感让人恍惚。就像是用罗盘导航航天飞机,既荒谬又带着某种悲凉的诗意。
不过话说回来,谁又能完全摆脱这种非理性呢?就连我自己,明明知道随机漫步理论,却还是在每次重大投资前下意识避开“黑色星期五”。这种理性与迷信的撕扯,或许正是投资最真实的人性底色。
值得警惕的是,当下某些所谓的“智能投顾”正在给这种玄学披上科技外衣。通过大数据包装的“运势预测”,本质上和街边算命没有区别,只不过收费后面多了几个零。我记得某款APP甚至推出“基于区块链的命理投顾”,这简直是把割韭菜升华成了行为艺术。

说到底,投资终究是概率游戏,而人类最不擅长的就是接受随机性。我们总想从混沌中找出规律,哪怕这个规律需要借助生肖轮盘或者星象位移。这种执着既可笑又动人——就像明知中奖概率比被雷劈中还低,却依然每周买彩票的我的邻居老王。
或许某天,当AI真正掌控所有投资决策时,会给我们人类保留一个“玄学模拟器”的权限。毕竟完全理性的世界太无趣,总需要些无伤大雅的迷信来保持人性的温度。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建议各位把周易留给取名字,把K线图留给正经的技术分析。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