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瑞摘下“封闭”的帽子:一场迟到的成人礼?
那天下午,老张在营业部盯着屏幕上的基金科瑞净值,突然给我发了条微信:“这玩意儿要‘开封’了,是不是该跑了?”我盯着那条消息愣了几秒——老张这种二十年股龄的老江湖,居然也会用这种菜市场挑白菜的口气谈论一只封闭式基金转型。
说起来挺有意思。封闭式基金这东西就像个被锁在玻璃柜里的古董,谁都看得见,但没几个人真能摸透它的脾气。我2016年第一次买科瑞的时候,纯粹是被它常年15%以上的折价率给唬住了。那会儿在陆家嘴咖啡厅里,还有个私募哥们信誓旦旦地说:“折价就是安全垫,比买打折茅台还划算。”
结果呢?这“安全垫”垫了五年,期间净值涨涨跌跌,我在里面躺平装死的时间,都够我女儿从幼儿园读到小学毕业。最讽刺的是,去年市场大跌时,科瑞的折价反而缩窄了——这市场就像个叛逆期少年,越是你觉得该恐慌的时候,它偏要给你来个反向操作。
现在突然说要封转开,倒让我想起去年在澳门看到的赌局。庄家永远在变规则,你以为摸清了牌路,下一秒荷官就微笑着换副新扑克。本质上,基金公司玩的不也是这套?封闭期里管理费照收不愁规模波动,等套利空间被榨得差不多了,就大大方方拆掉围栏。美其名曰“保护投资者利益”,实则不过是场精心编排的资本变形记。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公告里反复强调“平稳过渡”,但翻遍三十页文件,都没说清楚怎么处理那依然存在的8%折价。这就像航空公司通知航班取消,光说会安排食宿,绝口不提赔偿方案。我敢打赌,等到真正开放申购赎回那天,肯定又有大批散户冲着“折价套利”的噱头冲进去——结果大概率是给早就布局的机构资金当接盘侠。
说起来也挺魔幻。现在年轻人都在谈论元宇宙、NFT这些新潮玩意儿,谁还关心这种老掉牙的封闭基金转型?但恰恰是这种看似过时的金融游戏,最能暴露A股市场的荒诞底色:我们总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只是每次换了个剧本名字罢了。

要是让我给这次转型写个注脚,大概是这么句话:当所有人都开始讨论折价率的时候,折价本身就已经不再是机会了。老张后来还是没赎回国,用他的话说:“就当是给孙子留个纪念品,让他长大后看看,他爷爷当年是怎么被金融创新忽悠的。”
或许某天,等科瑞彻底变成开放式基金,那些曾经盯着折价率图表做波段的老韭菜们,会突然怀念起那个明明看得见净值、却偏偏要打折交易的时代——虽然别扭,但至少给了散户们一个自以为能战胜市场的幻觉。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