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我在一家咖啡馆里,偶然听见邻桌两位中年男人谈论股票。一个说:“你看,我买的这只股,市盈率才八倍,业绩年年增长,怎么会不涨呢?”另一个则嗤笑一声:“老兄,这市场哪有什么道理可讲?你看那只妖股,亏损几十亿,反而天天涨停。”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最后不欢而散。我坐在那里,咖啡凉了半杯,忽然觉得这场景简直是中国股市的微缩盆景——每个人都在寻找逻辑,但市场偏偏最不讲逻辑。
这让我想起2015年那轮疯牛。当时我在券商营业部见过一位老太太,她把退休金全部押在一只“一带一路”概念股上。我问她为什么选这只,她神秘兮兮地说:“闺女,这是国运股,你看新闻天天播呢。”结果呢?三个月后熔断暴跌,她赔掉了三分之二本金。最讽刺的是,那只股票的基本面其实不差,但就是在错误的时间,被错误的情绪,炒到了错误的价格。你说这里头有什么逻辑?恐怕只有动物精神逻辑——当整个羊群都在狂奔时,单独的理性反而成了致命伤。
我发现股市最吊诡的地方在于,它明明由无数个理性个体组成,却常常表现出集体非理性。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都解释不了为什么散户总爱高买低卖——理论上大家都知道“别人贪婪我恐惧”,可真到了盘面一片飘红的时候,你的手就是忍不住点买入。这种悖论让我怀疑,或许股市根本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准的真理,有的只是阶段性的共识幻觉。
某种程度上,现在的量化交易更是把这种荒诞推向了极致。那些算法才不管你是茅台还是獐子岛,它们只认波动率和相关性。我认识的一个私募朋友苦笑说,现在他们调研上市公司还不如多租几个服务器——当你发现白酒股和半导体走势开始同步时,基本面分析简直像个过时的笑话。这倒让我想起《三体》里的射手假说:二级市场上的我们,不过是在一张靶纸上寻找弹孔规律的虫子,而真正握枪的,可能是某个硅谷程序员随手写的一行代码。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我们追求股市逻辑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就像追问为什么暴雨要淋湿赶路的行人——市场从来不在乎你的账户盈亏,它只是亿万资金流动形成的自然现象。有一次我和做价值投资的老前辈聊天,他说自己熬过五轮牛熊的秘诀居然是“不看盘”。当时我觉得他在故弄玄虚,现在慢慢品出味来了:当你能把K线图看成山水画,把财报数据读成推理小说,或许才真正触到了这个游戏的终极逻辑。
最近元宇宙概念炒得火热,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历史从来不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有时候深夜看盘,恍惚觉得显示屏上的红绿烛线像极了呼吸的韵律——其实哪有什么技术分析,不过是人类贪婪与恐惧的心电图罢了。
真要我说的话,股市唯一的确定性就是它的不确定性。就像那个经典段子:分析师预测对了十次涨跌,但第十一次失败时,客户却把前面十次都忘了。在这个地方,正确可能是偶然,错误才是常态。所以现在别人问我该买什么股票,我总会想起咖啡馆里那两位老兄——或许保持适度的困惑,才是面对市场最清醒的姿态。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282/